國家能源局官網最新發布的《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23)》顯示,今年上半年,國際天然氣市場受採暖季氣溫偏暖、歐美地下儲氣庫庫存高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供需緊張形勢顯著緩解,烏克蘭危機等地緣政治對國際能源市場影響的邊際效應減弱,當前國際天然氣現貨及中遠期期貨價格均已恢復至烏克蘭危機前水平。下半年,歐洲市場再平衡仍是影響全球市場走勢的關鍵,預計進口液化天然氣(LNG)補庫注氣進程較爲溫和,亞洲市場需求穩步復甦。

《報告》預判,在目前全球天然氣供需總體平衡的格局下,歐美儲氣庫補庫需求總體有保障,在不發生全球性極寒天氣的前提下,預計當前及下一採暖季天然氣市場總體平穩。國內方面,受經濟形勢及國內外天然氣價格走勢影響,需求將持續回暖,但波動性有所加大。初步預計2023年全國天然氣消費量3850億~390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5%~7%,增長主要受城市燃氣和發電用氣驅動。

其中,城市燃氣增量主要來自商業服務業、交通和採暖用氣;發電用氣增量主要來自氣電裝機增長以及迎峯度夏頂峯發電需求影響;工業用戶對氣價更爲敏感,需求增量受下半年氣價走勢影響較大。

2022年,世界天然氣消費量3.94萬億立方米,同比增速由上年的5.3%降至-3.1%。歐洲是全球消費降幅最大的地區,全年天然氣消費量4988億立方米,同比下降13.0%。

受西方對俄羅斯制裁影響,歐洲自去年起進口的俄羅斯管道氣銳減。據《報告》統計,去年全球管道氣貿易量6492億立方米,同比下降7.8%,佔天然氣貿易總量的53.7%,較上年減少4.0個百分點,主要由於俄羅斯供歐洲管道氣量大幅下降。LNG貿易量559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1%,其中美國LNG出口貿易量110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3.4%。

在俄羅斯與歐洲管道氣貿易量大幅下降的同時,美國和中東加大對歐洲LNG供應。2022年,俄羅斯出口歐洲管道氣同比下降50%,美國、卡塔爾對歐洲LNG出口同比分別增長142%、22.6%。

爲儲氣過冬,去年歐洲的搶氣同時推高了浮式LNG運輸船的租金。2022年,全球已投產LNG接收站接卸能力10.1億噸/年,新增3700萬噸/年,新投產項目以浮式儲存再氣化裝置(FSRU)爲主,主要分佈在德國、芬蘭、荷蘭等歐洲地區。

去年,國內天然氣市場出現罕見的天然氣消費量下降。《報告》統計,2022年,全國天然氣消費量3646億立方米,同比下降1.2%;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佔比8.4%,較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全國天然氣產量220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0%;進口天然氣1503億立方米,同比下降9.9%。在全球天然氣供應緊張及LNG現貨價格高企的背景下,中國靈活調節LNG進口,去年LNG進口量876億立方米,同比下降19.5%。

國際能源署(IEA)近日發佈的天然氣市場報告認爲,2023年上半年天然氣市場逐步實現再平衡,但受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影響,預計2023年至2024年的冬季依舊存在供應短缺的風險。

IEA測算,與2022年至2023年的供暖季相比,一個寒冷的冬季可能會使歐盟住宅和商業部門的天然氣需求增加300億立方米。鑑於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不排除俄羅斯向歐盟輸送的管道氣會進一步減少。如果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從2023年10月1日起完全停止,將導致1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短缺。IEA的模擬表明,如果冬季氣溫寒冷,再加上俄羅斯從10月1日開始全面停止向歐盟供應管道氣,可能會重新引發市場緊張局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