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25日訊(編輯 瀟湘)世界各地的高管和政界人士都在擔心,新興的人工智能技術將對從金融到醫療等各行各業,帶來深遠的顛覆性影響。而對於價值2000億美元的遊戲行業來說,這場革命或許已經開始了!

從舊金山到東京再到香港,大量遊戲公司和工作室都在積極採用和開發新的人工智能工具,以應對數十年來成本不斷上升和遊戲售價停滯上漲的局面。這也令成千上萬遊戲行業從業者的工作崗位,變得岌岌可危。

一些公司的高管和工作室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雖然這些改變不可避免,也會帶來痛苦,但可以增強小型工作室的研發能力,並提升創造力,最終使世界各地的玩家受益。

遊戲行業正成爲AI絕佳“用武之地”

事實上,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視頻遊戲行業都註定將會是最先感受到人工智能技術衝擊的行業之一,因爲它在很大程度上本身就是數字化的——遊戲以人工智能可讀語言編碼,並由軟件工程師創建,而該行業如今也已經做好了使用、適應和改進新AI工具的充分準備。

鮮爲人知的是,在OpenAI去年11月推出的ChatGPT風靡全球之前,電子遊戲也曾在AI技術的發展中發揮過舉足輕重的作用。OpenAI團隊曾選擇通過知名MOBA類遊戲DOTA2(刀塔)來訓練AI,併成功擊敗了兩屆DOTA2國際邀請賽的世界冠軍OG戰隊。

而如今,更爲先進的人工智能工具的出現,也爲遊戲行業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來徹底改革在某些情況下已經變得過於臃腫和公式化的商業模式。

目前,擺在遊戲公司面前的最大困境,其實就在於遊戲製作成本的上升速度遠快於銷量。

例如,近年來的兩款3A遊戲大作《最後生還者2》和《地平線禁忌西部》,都花費了索尼公司超過2億美元的開發成本,同時還需要多達數百名遊戲開發者和設計師長達數年的創作努力。

然而,瑞銀證券分析師Kenji Fukuyama表示,人工智能其實可以將此類項目的資金和時間成本減半。

遊戲行業“顛覆者”出現

“沒有什麼能逆轉、阻止或減緩當前的人工智能趨勢,”曾在索尼幫助打造了遊戲平臺PlayStation Network的Masaaki Fukuda表示。

現年48歲的Fukuda現在是日本最大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Preferred Networks Inc.的副總裁,他已經預見到了數字內容創作方式的一股變革浪潮,他的公司正在與一家名叫Crypko的AI動漫創作公司合作。

在日本,遊戲行業的角色插圖外包費用通常會高達每幅10萬日元(約合720美元),而在Crypko這裏,人們只需支付每月4980日元的固定費用和每幅980日元的商業許可費。 Fukuda表示,雖然目前仍需要人類藝術家來完善人工智能的工作,但該公司每天都在改進這一工具,應該能在幾年內解決大部分瑕疵問題。

(利用GAN技術,Crypko能夠自動生成高質量的動漫立繪)

據日本知名遊戲《刀劍亂舞》(Touken Ranbu)的前製作人Yuta Hanazawa表示,這類內容的需求規模在過去幾年不斷膨脹,15年前製作手機遊戲的成本約爲4000萬日元,現在至少需要5億日元,主要就是因爲圖像創作支出猛增。

對於這位從業25年的行業老手來說,當前新問世的AI技術足夠吸引人,以至於他也創辦了一家新公司——AI Works Inc.,專門銷售AI繪製的遊戲插圖。與Crypko一樣,該公司也需要人手來完善作品,但這仍比僱傭藝術家和美工要快得多,也便宜得多。他表示,該公司已經爲幾個未宣佈的項目提供了作品,收費是通常行業價格的一半。

Hanazawa稱,“人工智能是我期待已久的遊戲行業顛覆者。通過將開發人員從大量製作圖形的負擔中解放出來,它有望振興整個行業。發行商將能夠承擔更多風險,創作者將再次變得富有創造力,玩家也因此可以有更多的遊戲進行選擇。”

此外,AI也正在成爲一種日益強大的內部工具。在香港上市的中國遊戲廠商望塵科技就正在利用公開的人工智能服務——圖像生成器Stable Diffusion和Midjourney,建立了內部工具包,用於渲染逼真的3D頭部模型,從而削減了外包成本。

這些外包工作以往需要至少兩週時間、花費通常高達20萬元人民幣,而現在完成這些工作只需要半天的時間。望塵科技還有一個團隊專門負責開發更多工具,幫助編碼、設計甚至客戶服務。

望塵科技首席執行官賈小東表示,“人工智能在過去三四個月對遊戲行業的影響,可能與過去三四十年的變化一樣巨大。”

AI將“消滅”遊戲行業所有工種?

當然,所有這些工作內容被AI自動化的的一個後遺症,無疑就是整個行業面臨的失業潮。

一行業高管預計,大批遊戲行業工作者可能將丟失他們的“飯碗”。而行業分析師Serkan Toto更爲悲觀,“AI可能最終會消滅遊戲行業的所有工種,如(遊戲)品質管控、調試、客戶支持或翻譯等。”

本月,總部位於東京的Morikatron Inc就官宣了一款由AI製作的推理懸疑遊戲《紅色公羊》(Red Ram),向外界展示了未來AI開發遊戲浪潮的“冰山一角”。該遊戲可以由AI生成所有故事結構、角色背景和圖像等內容。

Morikatron創始人Yukihito Morikawa表示,“如果沒有人工智能的力量,這款遊戲是不可能開發出來的,因爲你需要無限量的美術和文本內容。而如今,四名工程師只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遊戲的基本架構。”

Tsubasa Himeno是一名配音演員,曾在多款遊戲中擔任配音工作,她表示,新技術的發展將使年輕人更難在這個行業起步。“(對遊戲行業從業者而言),人工智能已經純粹成爲了一種威脅,”她表示。

因創作真人實景遊戲《428:被封鎖的澀谷》而在業內出名的Jiro Ishii預計,在10年或20年內,每個人都將能夠創造自己的遊戲。這將對Dota 2和堡壘之夜等遊戲所採用的“Freemium”模式構成威脅——這些遊戲都是免費的,但廠商會對遊戲內的裝備皮膚和其他附加服務內容收費。

不過,一些業內人士也因此看到了機會。

鹽川洋介是索尼熱門手機遊戲《Fate/Grand Order》的前製作人,也是成立兩年的獨立遊戲工作室Fahrenheit 213 Inc.的創始人。他目前就已開始涉足使用AI製作遊戲視頻預告片,然後將其作爲輔助工具來製作遊戲中的物體和背景。這令他僅有的四人團隊,能夠製作更多以前由於資源有限而無法嘗試的額外內容。

鹽川洋介表示,“很快,決定遊戲價值的將是你的創造力,而不是你的預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