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24日发布《校友预约入校违规情况通报》,某名为“北大金秋暑期定制课”的校外研学团队,由部分校友通过预约同行人员的方式,拆分预约139名学员入校,每人收费10800元。据相关管理规定,北大将关闭相关46名校友的校友预约系统使用权限。

到京旅游,不少人都想去北大清华转一圈,一睹名校风采。当下正值暑期旅游旺季,大批游客集中前往,面向公众的预约票源基本都是秒空状态。相对而言,母校专门为离校学子开设的校友预约通道会宽松一些,这种“福利”本来也蕴含着善意。遗憾的是,个别人却见钱眼开、滥用权益,被学校拉入预约“黑名单”,着实不冤。事实上,早在7月初,已有多名校内师生因帮助研学团队拆分预约而被停用权限。尽管在庞大的校友群体之中,滥用权益牟利者是极少数,但影响实在太过恶劣。学校及时查清、做出惩处、广而告之,传递出维护规则的鲜明信号。

校友变掮客,本质上是供需矛盾催生出的新乱象。背后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名校游何以如此火爆,竟有人重金求进门?当然,通报案例中一万元的费用只是极端个案。据媒体调查发现,某电商平台上清北两校的“黄牛”报价多为三五百元不等;而若是以“名校参观”等字眼为关键词搜索,诸多名校的有偿预约均赫然在列。这些“黄牛”究竟是如何搭建上这条赚钱通道的,其中有没有学校相关人员知规违规、利益往来,恐怕还需要各大高校排查清理。

高校尤其名校,既是科研学术的象牙塔,也是社会人文景观,满足公众一定的参观需求,理所应当。可另一方面,大门若一开了之、不管不顾,也会影响到高校教学科研的基础功能。尽管一些人常以“欧美名校没有围墙”来举例,殊不知,其核心区域也并非完全开放。以剑桥大学为例,几十个学院散落在剑桥城中,游客确实可在城中自由参观,但各个学院则设有限制,某些著名学院还采取了限时或收费方式。向社会开放是必须的,适度管理限制也是必要的。在此共识的基础上,高校理当探索更优方案,让公众有更多机会一睹“大学之大”。

想到名校走走看看,背后是出于对名校光环的仰慕与认可。但同样需要认清的是,为了打卡而打卡,觉得看看“一塔湖图”、荷塘月色就能显摆“文化”、激励孩子,那非常不现实。至于花重金找“黄牛”,或参加花里胡哨的研学营,则更像是将名校当菜市场,只见浮躁,何来尊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