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24日發佈《校友預約入校違規情況通報》,某名爲“北大金秋暑期定製課”的校外研學團隊,由部分校友通過預約同行人員的方式,拆分預約139名學員入校,每人收費10800元。據相關管理規定,北大將關閉相關46名校友的校友預約系統使用權限。

到京旅遊,不少人都想去北大清華轉一圈,一睹名校風采。當下正值暑期旅遊旺季,大批遊客集中前往,面向公衆的預約票源基本都是秒空狀態。相對而言,母校專門爲離校學子開設的校友預約通道會寬鬆一些,這種“福利”本來也蘊含着善意。遺憾的是,個別人卻見錢眼開、濫用權益,被學校拉入預約“黑名單”,着實不冤。事實上,早在7月初,已有多名校內師生因幫助研學團隊拆分預約而被停用權限。儘管在龐大的校友羣體之中,濫用權益牟利者是極少數,但影響實在太過惡劣。學校及時查清、做出懲處、廣而告之,傳遞出維護規則的鮮明信號。

校友變掮客,本質上是供需矛盾催生出的新亂象。背後值得深思的問題是,名校遊何以如此火爆,竟有人重金求進門?當然,通報案例中一萬元的費用只是極端個案。據媒體調查發現,某電商平臺上清北兩校的“黃牛”報價多爲三五百元不等;而若是以“名校參觀”等字眼爲關鍵詞搜索,諸多名校的有償預約均赫然在列。這些“黃牛”究竟是如何搭建上這條賺錢通道的,其中有沒有學校相關人員知規違規、利益往來,恐怕還需要各大高校排查清理。

高校尤其名校,既是科研學術的象牙塔,也是社會人文景觀,滿足公衆一定的參觀需求,理所應當。可另一方面,大門若一開了之、不管不顧,也會影響到高校教學科研的基礎功能。儘管一些人常以“歐美名校沒有圍牆”來舉例,殊不知,其核心區域也並非完全開放。以劍橋大學爲例,幾十個學院散落在劍橋城中,遊客確實可在城中自由參觀,但各個學院則設有限制,某些著名學院還採取了限時或收費方式。向社會開放是必須的,適度管理限制也是必要的。在此共識的基礎上,高校理當探索更優方案,讓公衆有更多機會一睹“大學之大”。

想到名校走走看看,背後是出於對名校光環的仰慕與認可。但同樣需要認清的是,爲了打卡而打卡,覺得看看“一塔湖圖”、荷塘月色就能顯擺“文化”、激勵孩子,那非常不現實。至於花重金找“黃牛”,或參加花裏胡哨的研學營,則更像是將名校當菜市場,只見浮躁,何來尊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