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關注雷軍捐了多少錢,不如關注他的捐款能否用在刀刃上

11月29日上午,武漢大學1987級計算機系校友,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向母校捐贈13億元人民幣。武漢大學官方微博稱,刷新武大建校以來單筆最大捐贈額,創全國高校紀錄。

母校130週年校慶,捐贈13個“小目標,且一舉創下全國高校收到的最大一筆校友個人現金捐贈,雷軍出手確實夠“豪橫”的,自然引發關注,頗受好評。

給母校捐13億元,確實不簡單。但同時,我們也不必以金額論英雄。有個細節值得一提,雷軍在捐贈簽約儀式致辭時所稱:“關於捐款從來不主張攀比。武大130週年校慶,很多校友都積極捐款。每一份捐款都是校友對母校的愛,分量都一樣重。”

的確,對於一名千億身家的富豪來說,捐個“小目標也許不會皺一下眉頭,但對於工薪階層來說,捐個三五十萬元也許就會“傷筋動骨”,甚至得傾其所有。所以從情感上看,捐個三五萬的工薪階層,對母校的深情,或許並不亞於捐給母校三五個“小目標的富豪們。

不久前,體操選手張博恆將一枚金牌捐贈給母校長沙市體操學校,此前他在杭州亞運會獲得3枚體操項目金牌;今年年初,南京師範大學在讀博士生薛亞靜將自己獲得的1萬元獎學金捐贈給她的母校某小學;此外,還有校友向母校捐贈近4000斤魚苗……金牌、魚苗、1萬元,雖然都無法與13億元相提並論,但同樣令人敬佩。

向母校捐贈,這種行爲本身就是一種回饋,有能力的校友回饋更豐厚一些,也是應該的。其實,與其關注雷軍捐了多少錢,不如關注他的捐款能否用在刀刃上。

雷軍表示,此次捐贈主要聚焦三個方向:支持數理化文史哲六大學科基礎研究、支持計算機領域科技創新、支持大學生培養。雷軍畢業於武大計算機系,他支持計算機領域科技創新,很符合邏輯。他在武大就讀時,曾被授予當時武大最高的獎學金2000元,如今雷軍將捐贈用於支持大學生培養,也是情懷使然。

至於如何支持數理化文史哲六大學科基礎研究,則需探討。大筆捐贈,既用於數理化的基礎研究,也用於文史哲的基礎研究,雷軍有此設計,想必經過深思熟慮。無論用在哪裏,都應尊重雷軍的意願。最關鍵的是,這些捐贈能否發揮應有的作用?如何確保善款善用,如何通過有效的監督機制用好這筆錢,以培養更多的“雷軍”、湧現更多的“小米”?

“地基打得牢,科技事業大廈才能建得高。”當前,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基礎研究轉化週期明顯縮短,國際科技競爭向基礎前沿前移。加強基礎研究,才能從源頭和底層解決關鍵技術問題。故此,願這些捐贈能夠切實推動更多的人才注重基礎研究,並能多出成果、出大成果。

雷軍的成功,得益於個人的聰明才智,得益於母校培養,也得益於時代環境。當成功人士懂得回報社會,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就能激勵更多的人追逐成功,分享成功經驗。從這個角度看,要關注雷軍捐贈的13億元,還要關注如何讓更多“雷軍”與時代同行。

此前報道

雷軍向武漢大學捐贈13億元現金,創全國高校單筆個人現金捐贈紀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