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賴家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5日晚間更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2.8%上調至3.0%,同時警告稱,全球經濟仍未完全走出下行風險。

IMF在報告中指出,今年一季度全球經濟表現出不錯的韌性,在美國打破債務上限僵局、各國應對銀行業動盪採取有利措施後,經濟面臨的不利風險得到緩和。然而,與疫情前2020年3.8%的平均增長率相比,IMF認爲,“雖然近期經濟增長意外向好,但仍有繼續下行的風險”。

通脹、極端天氣、地緣政治衝突等因素都是造成全球經濟前景不穩定的因素。根據IMF的預測,全球總體通脹率將從2022年的8.7%降至6.8%。IMF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沙對美國彭博社表示,各國央行爲遏制通貨膨脹所採取的措施仍將拖累經濟增長,“最大的威脅仍是通貨膨脹”。古蘭沙稱,從表面看,能源價格下降導致總體通脹率下降。但在表面之下,核心通脹將更加持久,可能要到2024年年底或2025年年初才能降至目標範圍內,各國央行當前緊縮的貨幣政策纔會有所改變。

IMF下調了對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的經濟增長預期,預測其將在2023年放緩至1.8%,並將於2024年進一步降低至1%。IMF分析稱,美國消費者在疫情期間積累的儲蓄正在減少,這意味着該國經濟“抵禦衝擊的緩衝能力減弱”,並預計美聯儲將進一步提高利率。

IMF在報告中稱,發達經濟體增速放緩是影響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並預測發達經濟體今年將增長1.5%,明年將增長1.4%。具體而言,歐元區經濟2023年預計增長0.9%,2024年將上升至1.5%。其中,德國由於今年製造業表現疲軟,IMF將對其經濟增長的預期也下調0.2個百分點至-0.3%。

對於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IMF預計,這些經濟體今年將增長4.0%,明年將增長4.1%。其中,中國經濟增長預期持平,預計今年增長5.2%,明年預計增長4.5%。IMF認爲,中國的消費增長大致符合3個月前的預測。

在IMF看來,抑制通貨膨脹仍是大多數經濟體的首要任務。此外,IMF還建議:各國應保持金融穩定,時刻做好應對市場壓力的準備;重建財政緩衝,同時保護脆弱羣體;緩解發展中國家和低收入國家的融資困境;鞏固供給側,增強應對氣候變化的韌性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