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民營房企人士表示,當前融資仍然很艱難。

有市場消息稱,華東上市房企中駿集團計劃在8月推進一筆中票的發行,發行規模不高於7億元,由中債增提供全額擔保。7月27日,中駿方面向第一財經表示,目前在努力爭取,尚無具體的時間表。

近期,已先後有兩家民營房企藉助中債增完成了發債。

7月24日,新城控股成功發行了2023年以來的首期中票,發行規模8.5億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爲4%,由中債增提供擔保。6月中旬,新城控股還發行了江蘇省首單由中證金融、地方擔保公司及證券公司等多家機構以“央地合作”增信新模式的11億元公司債。

7月中旬,民營房企新湖中寶也發行了一筆規模爲7億元的中票,是該公司近兩年來首次成功發行境內債券,也是浙江省首家獲得“第二支箭”助力的民營房企。

儘管層對民營房企的發債支持在2022年已開啓,在當年11月更是落地了“第二之箭”,以支持包括房企在內的民營企業發債融資。

據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日前披露,在“第二支箭”框架下,2022年四季度以來,已累計爲民營房企約260億元債券發行提供增信支持。其中順利發債的房企包括碧桂園、新城控股、美的置業、卓越、雅居樂、中駿等,“第二支箭”的支持範圍呈擴大的趨勢。

7月中旬時,交易商協會再召集部分民企進行融資座談會,包括新希望、新城控股、碧桂園等在內的部分民營房企也參與其中。座談會提及表示,將紮實推進“第二支箭”工作開展,持續支持民營房地產和產業類企業債券融資。

此外,7月24-25日的證監會2023年年中工作座談會也指出,要堅持股債聯動,繼續保持房企資本市場融資渠道穩定。

事實上,監管層對房企融資一直都保持着支持的態度。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民營房企的融資渠道仍算不上暢通。

據克而瑞數據,2023年上半年,80家典型房企的融資量爲2965億元,同比下降30%。其中,發債企業多爲“老面孔”,超過半數的企業爲國企、央企,包括廈門國貿、首開及華僑城等,發債規模均達百億級別;而民企中僅有碧桂園、雅居樂、新希望等少數幾家,發債規模超18億。有民營房企內部人士向記者坦言,公司的融資環境並未出現太多好轉的跡象。

除了對發債融資的直接支持外,7月中旬時,監管層還對“金融16條”中兩項有適用期限的政策統一延長至2024年12月底。本次所涉及的兩條政策爲“支持開發貸款、信託貸款等存量融資合理展期”和“鼓勵金融機構提供配套融資支持”兩項內容

業內認爲,2022年11月發佈的“金融16條”意味着政策紓困方向已轉換至“救項目+救企業”,對房企在融資端形成了較強的支持。其中,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對房企存量融資進行合理展期,有助於緩解房企現金流的壓力,使其得到更多喘息時間。

天風證券研報顯示,2023年以來至7月14日,房企債券展期金額總額1639億元,較2022年前7月增長62.3%。2022年11月“金融16條”出臺後,房企債券展期規模明顯提升。

不過,也有多家房企人士向記者反饋,各地方、各銀行情況不同,沒有統一標準,有許多項目上開發貸展期達成難度仍然較大。

某華東房企人士稱,現在幾乎沒有項目能有新的開發貸進來,而有“金融16條”加持的存量開發貸展期也不好談。另有一家目前未出險房企內部人士也透露,項目上開發貸展期的推進難度很大,銀行方面可能還是對日後的還款有擔憂。

這一擔憂或許還是來自於當前仍然低迷的銷售。在融資渠道基本關閉的情況下,房企的資金流入基本上就全靠銷售回款。但7月份至今,樓市表現依舊慘淡。此前某華東房企內部向記者表示,“這個月到目前爲止,(銷售)極差”。即便是在上海,部分非核心區的項目銷售難度也加大,開發商也開始啓動分銷以推動去化。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