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交付重在關注疫苗領域的需求、供給、價格、均衡,以及相關公共政策。

今年以來,多款流感、帶狀皰疹疫苗已獲批簽發證明或即將上市。

第一財經梳理發現,2023年6月下旬以來,包括科興生物、華蘭生物賽諾菲等多家企業的四價流感疫苗已獲批簽發證明。就在近日,康希諾生物的重組帶狀皰疹疫苗獲得加拿大衛生部的臨牀批准,而瑞科生物自主研發的新佐劑重組帶狀皰疹疫苗REC610臨牀試驗申請也獲得中國國家藥監局的受理。此外,萬泰生物沃森生物等仍在進行相關領域的研發。

那麼,這些疫苗距離最終交付並觸達到公衆,還需經歷哪些關鍵性的環節?

疫苗交付是關鍵

“今年第一季度,流感、帶狀皰疹的發病率爲近些年來最高,這和人員的流動性加強、免疫力降低等原因有關。由此,公衆接種流感、帶狀皰疹疫苗的意願也進一步提升了。”一位流行病學家告訴記者,在我國(北半球國家),一般流感和帶狀皰疹的高發和流行期是每年的11月、12月至次年4月,“爲此,相關疫苗生產企業正在積極佈局相關賽道,但是否能夠實現最終交付,仍由綜合因素決定。”

那麼,何爲疫苗交付?業內人士表示,疫苗交付是指疫苗從上市到觸達目標人羣的全過程,這一過程覆蓋了公平分配、流通配送、機構採購、科普宣教等多個環節。

“疫苗交付重在關注疫苗領域的需求、供給、價格、均衡,以及相關的公共政策。”復旦大學衛生經濟學教研室主任應曉華在今日(28日)由崑山杜克大學疫苗交付研究創新實驗室舉辦的研討會上告訴記者,這些都能在國家免疫計劃策略、疫苗交付效率和覆蓋率、疫苗籌資與服務、將重點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這4個領域部分體現。

對於疫苗交付的多個環節,從社會角度來看,涵蓋了社會對於特定疫苗的需求、疫苗的供給、疫苗的籌資、疫苗的價格,以及疫苗的採購/供應/接種等環節的落實等方面。

其中,社會對於特定疫苗的需求主要包括:基於疾病譜及經濟負擔、疫苗能預防的疾病及改變的疾病負擔、個人疫苗接種意願及其影響因素等,而疫苗的價格方面主要包括:價格是否適宜、如何進行價格調整等。

事實上,諸如流感疫苗、帶狀皰疹疫苗、HPV疫苗、甲肝疫苗等二類苗的接種與否,仍以公衆自願爲主,但醫療機構的適當建議也逐步開始佔據一定比重。

福建三明市一家公立醫院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針對一些經住院治療康復出院的肺炎患者,他們會在出院小結中建議其接種肺炎疫苗,以降低該患者的複發率、再入院率,“但我們也會同時考慮疫苗效果,或者疫苗是否會造成其他的不良影響。”

該負責人稱,如今,公衆的健康意識普遍增強,前來主動諮詢並接種流感疫苗、HPV疫苗的人羣也較前幾年多了不少,但總的來說,疫苗接種仍然需要在當地疾控部門的規定下規範進行。

影響決策的因素

崑山杜克大學崑山杜克大學疫苗交付研究創新實驗室團隊在今年4月發佈的一項研究中顯示,我國非免疫規劃疫苗的招採、配送在疫苗交付中發揮重要作用,但仍存在問題。

該研究稱,這些問題包括:省級部門往往“只招不採”,缺乏有效的議價機制;採購遴選標準較爲粗放單一;疫苗配送管理集中度和精細化程度不足;流感疫苗需求的不確定性和毒株的多樣性,增加了採購的挑戰。

爲此,該團隊建議,第一,可以探索多省聯盟採購等方式加強議價能力,而獨家或生產企業少於三家的產品,通過集採並結合預先市場承諾機制來平衡疫苗需求的不確定性。第二,要完善供應商的遴選標準,並且優化配送服務的集約化、信息化管理。第三,針對流感疫苗等需求不確定性較大的疫苗(主要體現在毒株變種的多樣性),可採用長期合同來降低供應商的風險。

那麼,還有哪些因素或將影響流感、帶狀皰疹等非免疫規劃疫苗的最終交付?

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社會醫學與健康教育系教授吳丹告訴記者,一方面,一些來自於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等關注的議題或將影響疫苗政策,這包括將疫苗接種作爲減少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的主要預防手段等。

“另一方面,作爲一項公共衛生領域的投入,疫苗交付其實也是在與糖尿病、高血壓、腫瘤等疾病負擔較大的慢病‘競爭’有限的財政經費。”吳丹說,爲此,上述疫苗的觸達最終還是需要更多本土證據,來證明相關疾病會帶來較重的經濟負擔且能帶來較高的投入回報比;而科研人員也要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話語來和疾控等部門做簡潔、有效的溝通,以使當地政府部門達成一個合理的公共衛生目標。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