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合成橡膠期貨及期權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掛牌上市 新華社 圖

◎記者 汪友若

7月28日,全球首個合成橡膠期貨及期權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下稱“上期所”)正式掛牌交易,上市首日實體企業參與積極,所有合約全天成交金額近50億元,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產業鏈龍頭企業均參與首日交易。業內普遍認爲,合成橡膠期貨的上市,將增強我國國際貿易議價能力,提升“中國價格”影響力。

今年以來,我國期貨期權品種序列持續擴容。僅6月底以來,就有氧化鋁期貨、碳酸鋰期貨先後上市。此外,還有備受關注的上海出口集裝箱結算運價指數(歐洲航線)期貨合約等多個品種處於徵求意見階段。行業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共上市期貨期權品種118個,爲實體企業的穩健運行持續保駕護航。

合成橡膠期貨及期權昨日上市

7月28日,全球首個合成橡膠期貨及期權在上期所正式掛牌交易。作爲上期所首個期貨及期權同步上市的品種,以丁二烯橡膠爲標的商品的合成橡膠期貨於9時掛牌,合成橡膠期權於21時掛牌。

在當日舉行的上市儀式上,中國證監會期貨監管部張博宣讀中國證監會《關於同意上海期貨交易所合成橡膠期貨及期權註冊的批覆》。來自證監會系統單位、上海市政府、相關行業協會、橡膠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期貨經營機構等各方代表等共同見證了新品種鳴鑼開市。

上期所黨委書記、理事長田向陽在致辭時介紹,合成橡膠與合成樹脂、合成纖維並列爲三大合成材料,在國民經濟中起着極爲重要的作用,它與天然橡膠互爲補充、協調發展,一起構成橡膠加工行業的基礎原材料。

田向陽表示,我國作爲全球最大的合成橡膠生產國、消費國和進口國,輪胎生產量也位居世界第一,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風險管理需求非常強烈。上市合成橡膠期貨及期權,有助於完善市場化定價機制,以市場化手段助力橡膠及輪胎產業轉型升級;有助於彌補國際合成橡膠乃至丁二烯產業鏈定價空白,增強我國國際貿易議價能力,提升“中國價格”影響力。

產業龍頭企業積極參與

數據顯示,合成橡膠(丁二烯橡膠)期貨昨日首批上市交易7個合約,掛牌基準價均爲9990元/噸。主力合約BR2401開盤價10750元/噸,收盤價10755元/噸,較掛牌基準價上漲765元/噸,漲幅7.66%。全天單邊成交9.24萬手,成交金額49.5億元,持倉2.09萬手。

據上海證券報記者瞭解,僅參與集合競價達成首批交易的產業鏈企業便包括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四聯創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基寧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能化產業鏈龍頭企業。

中國合成橡膠工業協會祕書長李迎表示,合成橡膠是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國防軍工的戰略物資。合成橡膠期貨及期權上市後將服務產業鏈實體經濟發展,有利於生產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生產計劃,提升產品質量及服務水平;還有利於橡膠加工企業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控制採購成本和規避經營風險。

中國石化化工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鎖山表示,近幾年來,我國化工品期貨品種逐步增多,成交量逐年增加,期現一體化不斷增強,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功能顯著提升。“當前,我國合成橡膠生產規模已躋身世界前列,形成了較爲完整的產業鏈。相信全球首個合成橡膠期貨及期權上市將對優化產業價格體系、引導產業結構調整發揮積極促進作用。”李鎖山說。

今年以來我國期貨及期權上市提速

中國期貨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國期貨及期權上市提速。1至7月,我國共上市了8個期貨、期權品種。其中,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了氧化鋁期貨和合成橡膠期貨及期權;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了乙二醇期權和苯乙烯期權;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市了30年期國債期貨;廣州期貨交易所上市了碳酸鋰期貨及期權。

就在本月初,鄭州商品交易所還發布公告,集中就純鹼、短纖、錳硅、硅鐵、尿素及蘋果等6個期權合約向市場公開徵求意見。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共上市期貨期權品種118個,其中商品類100個(期貨68個、期權32個),金融類18個(期貨8個、期權10個)。

在中信期貨總經理王小果看來,今年以來上市的新品種有以下特點:一是聚焦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品種,如氧化鋁期貨助力產業結構調整;二是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如碳酸鋰期貨及期權爲鋰電產業鏈企業提供豐富的風險管理工具;三是聚焦促進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如合成橡膠期貨及期權完善了橡膠工業衍生產品體系,爲國內橡膠上下游產業提供更好的價格參考。

國泰君安期貨有限公司總裁姜濤表示,從宏觀層面來看,發展和完善衍生品市場可以顯著提升相關品種市場寬度和深度、優化資源配置效率。期貨及期權品種上市提速,既可以幫助企業更加精準地管理價格風險,穩定企業的生產經營,也有助於現貨市場形成“公開、公平、公正”的價格體系,從而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穩健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