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揚子晚報網

買賣房屋有稅費新政?7月25日,國家稅務總局官網發佈《支持協調發展稅費優惠政策指引》,其中涉及房地產領域的稅費優惠就高達數十條,引發多方關注。

不過,經多方查證發現,這並非發佈購房稅費新政,而是對以往稅費優惠政策的梳理。

可以說,正是因爲近期樓市成交走勢起伏不定,市場情緒不穩,以至於政策面的風吹草動,都格外引人注目。

在今年4、5月,樓市成交有所走高,市場似乎出現一定的回暖跡象,但隨着今年上半年全國房地產市場各項數據發佈,一些指標的變化引發關注。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7月27日,官方消息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指出,要大力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進一步落實好降低購買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改善性住房換購稅費減免、個人住房貸款“認房不用認貸”等政策措施。

業內指出,這是房地產政策傳達出調整優化的強烈信號,發令槍已響,利好政策將逐步落地。

在這背後,我國樓市發生了什麼,何時企穩?

發令槍打響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切實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業內指出,房地產政策傳達出調整優化的強烈信號,下半年在需求端和供給端有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7月25日,國家稅務總局官網發佈《支持協調發展稅費優惠政策指引》,其中涉及房地產領域的稅費優惠就高達數十條,這一消息一度被解讀爲買賣房屋有稅費新政,引發多方關注。

不過,經多方查證發現,這並非發佈購房稅費新政,而是對以往稅費優惠政策的梳理。12366稅務諮詢熱線工作人員告訴中國新聞週刊,目前沒有最新的購房稅收政策變動文件,一旦有最新變動,會第一時間通過官網發佈。

分析人士表示,此次對諸多優惠政策進行了梳理,更好釋放稅費政策寬鬆的信號和導向。

“提振信心、防控風險和促進轉型是未來房地產政策的主要方向,這需要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浙江工業大學中國住房和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範建雙表示,在供給側方面,爲優質的房地產企業提供流動性,不斷降低房地產企業融資成本,進而實現行業整體的自回血和自造血功能。在需求側方面,應進一步降低首套房貸利率,降低購房者置業成本,支持住房剛性需求;同時,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及貸款利率,釋放改善性需求,比如目前仍執行“認房又認貸”的城市調整爲“認房不認貸”。

7月27日,中國建設報報道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近日召開企業座談會強調,要繼續鞏固房地產市場企穩回升態勢,大力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進一步落實好降低購買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改善性住房換購稅費減免、個人住房貸款“認房不用認貸”等政策措施;繼續做好保交樓工作,加快項目建設交付,切實保障人民羣衆的合法權益。

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告訴中國新聞週刊,這是住建部釋放重磅利好,打響房地產政策優化的發令槍!預計核心城市政策將加快落地,一是降低購買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二是個人住房貸款“認房不用認貸”,三是落實稅費減免。

陳文靜進一步表示,此外,預計過去市場過熱階段出臺的政策也將陸續優化,如優化限價政策,讓價格迴歸市場;優化限購政策,因區施策、一區一策幫助一二線城市郊區去庫存;繼續優化限售政策,進一步暢通一二手鍊條;降低二套房貸利率;優化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普宅認定標準等;特別是針對多孩家庭、人才、老年人羣優化住房政策或將是重要方式。

市場低迷

樓市政策優化的背後,正是在2023年上半年,房地產投資的實際狀況要比數據表現出來的更低迷。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8550億元,同比下降7.9%;住宅投資44439億元,同比下降7.3%。

一方面,2022年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爲5.4%,創出新低,今年的情況在去年的基礎上又下降7.9%,兩個數據疊加,意味着2023年上半年房地產投資額相比於2021年上半年下降超10%,降幅較大,且持續下滑。

另一方面,上半年房地產企業房屋施工面積79.2億平方米,同比下降6.6%。其中,今年上半年房屋新開工面積是4988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4.3%;住宅新開工面積3634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4.9%。

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耿欣欣告訴中國新聞週刊,房地產投資依舊低位運行,尤其是新開工和施工面積的進一步下滑,拖累房地產投資跌幅擴大,房企投資信心不足。

從銷售數據來看,市場此前的回暖態勢又出現了快速反轉。

今年前5個月,商品房的銷售面積只下降了0.9%,商品房的銷售額還同比上漲了8.4%,市場呈現出一定的好轉跡象。但是從上半年來看,商品房銷售面積5951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3%;商品房銷售額63092億元,僅增長1.1%。這意味着,6月份,全國商品房銷量出現了嚴重的下滑。

數據顯示,6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爲1307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8%;銷售額爲13305億元,同比下降25%。

耿欣欣表示,上半年,房地產銷售有所企穩,但6月市場情緒偏弱,導致二季度住房市場主要指標有所波動。

在房價變動方面,從上半年新房市場來看,70個大中城市新房價格環比上漲城市有31個,同比上漲城市有27個,保持有漲有跌的態勢;與此同時,二手房價格環比上漲城市有7個,同比上漲城市有6個,有9成以上的城市二手房價格同環比都出現了下降。

對此,耿欣欣分析認爲,上半年新房價格在平穩中出現了分化,二手房同環比價格出現階段性下降。

範建雙向中國新聞週刊表示,從目前的市場銷售等數據來看,市場並未出現根本性好轉,信心仍舊不足。

對此,貝殼研究院市場分析師劉麗傑表示,當前房地產市場的節奏,從一季度的恢復性反彈回到常態。

超300條政策出臺

事實上,從去年至今,樓市調控在持續鬆動。

今年初,央行等明確,建立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政策動態調整機制,“因城施策”降低購房成本。同時,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也強調“因城施策、精準施策,以更大力度精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多個地方的樓市調控措施不斷優化,“精準施策”成爲政策發力方向。

6月25日,揚州發佈《關於促進市區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自7月1日起,在揚州市區購買改善性住房的,不再執行限購政策,其原有住房不再執行限售政策,有效期一年。此外,一二線城市如杭州、南京等也在調整政策,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

據中指研究院監測數據,上半年全國各地共出臺樓市調控政策超300條,其中,公積金支持政策、購房補貼政策是各地因城施策的主要手段,部分城市涉及優化限購政策、降低首付比例及房貸利率、優化預售資金監管等。

一方面,從數量來看,300條政策的規模已經較大;但另一方面,對比去年同期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來看,這300條的數量還顯得較少。

中指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去年下半年,全國各地出臺的樓市調控措施高達500條,這意味着,今年上半年政策數量只有去年下半年的6成。

“尤其是今年5月以來,政策出臺的頻次已經逐步放緩”,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告訴中國新聞週刊,這是因爲三四線城市前期政策出臺較多,政策空間已經非常有限。

以揚州爲例,經過多次調整,包括今年2月的一次放鬆,揚州限購限售政策基本放開。

與此同時,市場潛在需求仍然具有一定的規模。

劉麗傑表示,我國仍處於新型城鎮化較快的發展階段,居民改善住房的需求強烈,這類住房需求是市場恢復平穩健康的堅實基礎。

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住房大數據項目組組長鄒琳華表示,“利用相關數據對中長期住房需求的中性估算,2030年城鎮化新增住房需求、改善性住房需求、舊房更新需求這三項需求總計約12.46億平方米。而2022年全國商品住宅的銷售面積是11.46億平方米。因而,中長期住房需求雖較最高點有所回落,但仍將維持相對穩定的規模”。

不過,鄒琳華表示,未來的需求潛力並不等於現實需求。

從當前的市場看,經過一段時間的回溫之後,市場又快速降溫。

對此,陳文靜表示,今年前5個月,隨着積壓需求釋放,市場活躍度整體提升,而進入6月,在前期積壓需求釋放完成後,購房需求釋放動能減弱,基本面較弱的城市市場調整壓力增加,房價處於回落階段。

劉麗傑認爲,目前房地產還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消費者預期不足陷入觀望。

需求被抑

“短期內,樓市仍然難以止跌”,範建雙表示,從消費者預期看,有三大因素格外值得關注:一是消費者的收入明顯下降、購買力不足;二是市場各方缺乏信心;三是房價過高進一步壓縮了部分剛性和改善性需求,導致市場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72元,同比名義增長6.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8%。而在去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

按照目前的收入增速,預計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4萬元。

與此同時,上半年,商品住宅銷售面積爲51592萬平方米,銷售額爲56639億元。據此測算,全國商品住宅銷售均價爲11000元/平方米。

如果從全國平均水平來看,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價格爲110萬元,是一個居民收入的27倍。即使按照一個家庭兩個勞動力來計算,也是其家庭收入的13.5倍。

從一二線城市來看,這些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高,一些城市能達到6—8萬元。不過,由於房價變動係數遠高於收入增長係數,相較於一些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而房價的變動幅度可以達到3—5倍甚至更高的水平。

這意味着,在部分一二線城市,買房的門檻會更高。

範建雙表示,在高房價下,部分潛在需求難以轉爲實際需求,包括剛性和改善性需求。

“未來住房需求特別是改善性需求潛力的持續釋放,還需要市場產品結構和政策條件等配合。”鄒琳華表示。

範建雙表示,只有全面釋放市場流動性,從供需兩端發力,才能讓房企經營和市場更平穩,購房者才能恢復入市信心。

耿欣欣認爲,預計下半年樓市有望在各項政策持續顯效、宏觀經濟逐步恢復等因素的帶動下實現回升,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