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董靜怡 上海報道

人工智能浪潮中,AIGC正在顛覆現有的內容生產方式,以十分之一的成本,以百倍千倍的速度生成AI原創的內容,它不僅會提升內容生產的效率,也會創造出獨特的價值和獨立視角的內容,從而帶來內容生產、內容消費模式的突破。

“AIGC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大模型技術的出現,讓娛樂行業擁有了大腦和靈魂,而且帶來了需求和供給的雙增量。”近日,360智腦總裁張向徵在ChinaJoy AIGC大會上表示。

以虛擬數字人爲例,AIGC技術可以重塑數字人,釋放新需求。張向徵認爲,大模型本身有強大的內容理解能力、用戶需求理解能力和文本生成的能力,可以讓傳統的數字人不再是工具人,而可以和人進行實時對話,滿足人的各類需求,解決人的各種工具性問題。

這樣的“智能”用到任何一個行業都將是對原有模式的顛覆,自ChatGPT火爆之後,大模型的落地應用就備受關注。

出門問問副總裁李維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大模型在創意和生成方面非常擅長,如輔助寫作、文案生成等,落地前景清晰可見;但因其本身仍存在的“幻覺”等問題,在對真實性和準確度要求較高的行業中應用仍存在諸多侷限。

“在創作類型中,大模型起了很大作用;但在其他場景,大模型的‘幻覺’問題仍需要人去把控。”李維表示。

除ChatGPT之外,目前多家公司推出的AIGC應用都聚集在內容創作領域,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如現象級的AI繪畫應用Midjourney,在短短半年間用戶數量飛速增長超1000萬,年營收1億美元。

百度知識圖譜部總監佘俏俏認爲,AIGC技術提升了內容創作的效率,降低創作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爲用戶提供豐富多彩超出想象的新創意,並能夠助力人們把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付諸實行。

“如果需要寫實的海報,可以不用找專人,不用佈景拍攝就能實現;小孩子天馬行空的想象也可以快速變成繪本;非設計背景的人如果工作中需要設計圖樣,也可以藉助AI實現;短視頻創作者可以更加聚焦精力在深度洞察和特色打造上,因爲AI可以在全流程幫助他。”佘俏俏表示。

而對於專業人士,AI同樣可以發揮作用。數科技首席執行官唐家渝認爲,AI的發展伴隨着個人創造力的提升,通過AI工具幫助專業人士激發他們創作出更好的藝術作品的能力,同時單邊的交互體驗應當向多邊體驗發展,實現多人之間的互動。

眼下,大模型憑藉其超強的生成能力,已經在快速滲透進各行各業的內容生產中,人類工作者和AI大模型的關係變得微妙。

“對於商業化的內容創作,大模型基本是可以完成的。”李維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一些行業受到衝擊是不可避免的。

以音樂領域爲例,北京酷斯塔夫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宋柯認爲,AIGC對於行業的顛覆是全方位的。“從作詞、作曲到編曲,甚至歌手的聲音、歌手的形象、虛擬演唱會等等,全盤可複製的話會對原有產業鏈帶來巨大的衝擊。”他認爲,這次AI帶來的衝擊可能要比MP3時代給音樂領域帶來的衝擊更大。

不過,在微軟大中華區Azure事業部總經理陶然看來,AI、AIGC、大語言模型的能力作爲先進技術是可以輔助人類作爲AI“創作副駕”CoPilot的功能,但是AI永遠不會替代人類創作者和開發者。

李維也表示,商業性的內容創作者需要快速擁抱大模型,會“用”大模型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這也將漸漸成爲一項行業必備技能。

“如何刺激大模型生成更好、更符合要求的內容是一種能力。”李維向記者表示,“這可以在經過短期訓練後習得。”

佘俏俏認爲,未來,大模型與知識技術將推動AIGC效果有質的提升。在算法層面,大模型將進一步統一更多模態、任務、場景;在算力層面,將硬件利用率進一步提高,並且形成更高性能的能力;在數據層面,將從之前更多強調規模到更強調質量,以及與模型打造更好的迭代閉環;在知識層面,更強調精準、更多形態,AI推理和決策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作者:董靜怡 編輯:駱一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