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帶動作用,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上半年,各地發行用於項目建設的專項債券21721億元,支持地方建設實施一大批惠民生、補短板、強弱項的項目。作爲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手段,下半年,政府要更好發揮專項債穩經濟促增長的帶動作用。

早發快用穩投資

“當前,加快專項債發行使用,是各級財政部門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促內需、穩增長的重要舉措。”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封北麟表示。

今年以來,各地不斷加強制度機制建設,保障專項債“早發快用”。比如,安徽建立專項債券“賽馬”機制,要求市級政府書面承諾,確保專項債券一經發行即可投入項目建設,儘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下半年經濟持續恢復向好仍面臨一定不確定性和下行壓力,亟需通過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帶動作用,鞏固經濟回升勢頭。”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吉富星表示。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汪德華認爲,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是當前克服國內需求不足主要矛盾的重要舉措。“在上半年各地着力提高儲備和申報項目質量的基礎上,下半年應重點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進度,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汪德華說。

優先支持重大項目

按照此前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新增專項債券資金將用於交通基礎設施、能源、農林水利、生態環保、社會事業、倉儲物流基礎設施、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國家重大戰略項目、保障性安居工程、新能源項目、新型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

“上半年累計支持專項債券項目近2萬個,優先支持國家重大戰略、重大項目建設,對帶動擴大有效投資、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李大偉說。

“今年專項債在使用投向上強調優先支持國家重大戰略、重大項目建設。同時,強調必須用於有收益的公益性項目建設,各級財政部門也將融資收益平衡作爲審覈把關重點。”汪德華說。

專項債帶動作用在不斷強化。當前,我國允許專項債券用作鐵路、收費公路、幹線和東部地區支線機場、內河航電樞紐和港口、城市停車場、天然氣管網和儲氣設施、城鄉電網等13個領域項目資本金。“上半年,各地用作項目資本金約2000億元,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礎設施領域,近一半用於國家重大戰略項目。”李大偉表示。

據悉,下一步,財政部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適量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範圍,持續加力重點項目建設,形成實物工作量和投資拉動力。

仍需合力提升質效

在專項債發行使用過程中,仍存在項目儲備不足、建設進度較慢、融資收益平衡能力不強等風險挑戰,需要各方協同發力,進一步提高專項債能效。

“要堅持‘資金跟着項目走’原則,提高項目儲備質量,加強投向的負面清單管理,嚴禁用於各類樓堂館所、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吉富星表示,要進一步加強土地、環評、用能等要素保障,加快支出進度,抓好三季度施工季的時間窗口,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如無法實施則及時調整用途,避免資金閒置。

封北麟建議,“要進一步做好專項債融資收益自平衡能力的評估,提升專項債融資收益平衡研判的科學性和規範性”。

在防範償債風險方面,財政部要求項目主管部門和項目單位詳細分析項目融資收益平衡情況,不具備條件的不得納入專項債券項目庫,也不得申請專項債券資金。

各地積極研究探索,持續優化專項債管理。比如,天津市財政部門出臺《專項債券管理使用負面清單(2023年版)》,對項目申報和投向、資金使用和管理、償還本息等方面的禁止類事項進行了系統梳理,確保專項債券資金合規使用。

專家建議,要進一步強化專項債信息披露機制,擴大項目信息披露內容和範圍,提高信息披露標準,增加專項債透明度,爲提高專項債市場信息的風險揭示創造更優制度環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