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中國信達減持方正證券會動真格的嗎?

7月31日晚,方正證券公告稱,該公司第三大股東中國信達擬以集中競價的方式減持該公司股份不超過約1.65億股,約佔總股本的2%。按當天收盤價7.24元/股計算,擬減持股份市值約11.92億元。

公告指出,中國信達減持計劃爲6個月,即2023年8月23日至2024年2月22日。截至公告披露日,中國信達持有方正證券股份7.10億股,佔該公司總股本的 8.62%,股份來源爲協議轉讓獲得。

方正證券對此表示,減持計劃系中國信達根據自身經營發展需要等自主決定,在減持期間,中國信達將結合市場情況、股價表現以及相關規定等因素,決定是否實施以及如何實施本次股份減持計劃,實際減持數量和減持價格存在不確定性。

一位證券從業人士告訴時代財經,股東減持可能因爲股東想要套現獲利或調整資產配置,如果被減持可能會給方正證券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例如股價下跌或市場信心受損。

8月1日,方正證券報收7.15元/股,降幅1.11%,總市值約596億元。

中國信達的進場與減持

方正證券成立於1988年,前身爲浙江省證券公司,於2011年8月10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據時代財經瞭解,方正證券面臨的股權問題,源於9年前一起收購案。2014年8月,方正證券公告稱,公司將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民族證券100%股權,按6.09元/股的價格計算,收購金額高達129.84億元。

2002年4月,民族證券由5家公司共同出資成立,後經多次股權轉讓,處於無實際控制人狀態。在本次交易完成後,民族證券成爲方正證券全資子公司。

與此同時,民族證券大股東政泉控股也成爲方正證券二股東,持有18.00億股方正證券股份,佔總股本的21.86%。

不過,2014年報顯示,因股東之間對方正證券董事會改選存在分歧,導致併購後的整合未達預期。截至2014年12月31日,方正證券並沒有取得民族證券的控制權,同時也未將民族證券納入2014年度財務報表。

直至2015年8月19日,方正證券才取得民族證券的實際控制權。正是這起收購案,爲日後中國信達“入場”埋下了伏筆。

2020年8月,方正證券發佈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中國信達爲方正東亞·政泉控股信託貸款單一資金信託,以及方正東亞·政泉控股資產收益權投資(一期)(二期)單一資金信託的受益人,信託計劃的底層資產爲國通信託對政泉控股的不良債權。

由於政泉控股未能如期還款,國通信託作爲受託人向武漢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最終,大連中院裁定將政泉控股持有的7.1億股方正證券股票用於抵償國通信託對政泉控股享有的民事債權。作爲信託計劃受益人,中國信達獲得該部分抵債資產。

2021年9月,證監會覈准中國信達成爲方正證券主要股東。當年12月,國通信託與中國信達就上述信託財產原狀分配事項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將上述公司股份轉讓給中國信達,中國信達正式成爲方正證券股東。

由於中國信達主營從事不良資產爲主,逐步按照監管要求迴歸主業。因此,在入主方正證券1年後,2022年11月4日,中國信達拋出減持計劃,擬在半年內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1.65億股,約佔公司總股本的2%。

不過,今年5月30日,方正證券披露,截至減持期屆滿,中國信達“一股未賣”。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中國信達此前擬減持方正證券股份但未實施可能是因爲公司經營狀況發生變化,或者計劃調整被推遲,亦或是受到市場因素的影響。

三大股東加持卻無實控人

除了上述股權問題,方正證券控股股東方正集團的重整計劃也備受外界關注。

2021年7月,方正證券公告稱,根據北京一中院的裁定及生效的重整計劃,方正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方正產控持有的股份將全部轉入擬設立的新方正集團,控股股東擬變更爲新方正集團。

此外,公告顯示,中國平安或其下屬全資主體將以自有資金370.5億-507.5億元對價受讓新方正集團51.1%-70%股權,取得絕對控制權。

2021年10月,新方正集團設立完成;2022年1月,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覆同意中國平安全資子公司平安人壽投資新方正集團。

2022年12月20日,中國平安發佈公告,此前,平安人壽代其參與北大方正集團實質合併重整案,並簽署《重整投資協議》,平安人壽出資約482億元,受讓新方正集團約66.51%股權。

至此,中國平安正式成爲新方正集團控股股東,持股66.51%;以珠海華髮集團爲代表的珠海國資成爲二股東,持股28.50%;其餘4.99%新方正集團股權,爲債權人持股平臺。

與此同時,方正證券也形成了一個強大的股東格局,第一大股東爲中國平安,持股28.71%;第二大股東爲全國社保基金,持股13.24%;第三大股東爲中國信達,持股8.62%。不過,因中國平安無控股股東、無實際控制人,方正證券也處於無實際控制人狀態。

隨後,1月9日,方正證券召開2023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表決通過林鐘高爲第四屆董事會獨立董事,宋洪軍、張路、李巖爲第四屆董事會董事。其中,林鐘高與李巖由新方正集團提名,宋洪軍和張路則由社保基金和信達資產提名。

不難看出,此次補選的3名董事均爲三方股東派出。無論從股東構成,還是從董事會成員來看,方正證券已經形成“三足鼎力”之勢。

兩大證券同業競爭如何解決?

在方正集團重整進程中,方正證券與平安證券合併的消息屢屢傳出。方正證券股權變更後,與平安證券均屬中國平安旗下,關係更進一步。

不過,根據《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一參一控”規定,一家機構或者受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的多家機構參股基金管理公司數量不得超過2家,其中控股基金管理公司數量不得超過1家。

方正證券曾對此表示,各方將本着保障上市公司全體股東利益的原則,在維護廣大股東尤其中小股東利益的前提下,通過合法合規的方式,解決方正證券與平安證券的同業競爭問題。

在業界看來,爲滿足“一參一控”政策要求,方正證券可能會和平安證券合併,或將平安證券借殼方正證券上市,以此解決同業競爭問題。

今年一季度,方正證券實現營收17.73億元,同比增長6.30%;歸母淨利潤5.56億元,同比增長16.55%。截至3月底,方正證券總資產和淨資產分別爲1936.21億元、445.12億元。

平安證券方面,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134.09億元,歸母淨利潤44.48億元。截至2022年底,平安證券的總資產和淨資產分別爲2620.03億元、455.73億元。

從資產規模來看,平安證券總資產體量以及淨利潤優於方正證券。從業務來看,平安證券資管和投行業務表現略勝一籌;方正證券經紀業務略微優先,營業網點數量遠超平安證券。

天使投資人、互聯網專家郭濤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平安證券從中國平安集團分拆後併入方正證券,實現A股上市的可行性較高。如果兩家券商合併,市場份額將進入第一梯隊,競爭力將進一步增強,也有可能實現“1+1>2”的效果。

一位券商行業資深人士認爲,平安證券吸收合併方正證券的可能性很大,或者更名爲一家新的券商,若成功整合爲新券商,淨資本規模將位居行業前列。另外,中國平安的整合能力非常強大,這一點在平安銀行整合深發展的過程中已然充分展示。

不過,方正證券董事長施華曾回應此事表示,與平安證券的同業競爭問題,方正證券會與各方一起,嚴格依照金融監管部門的規定、指引,開展相關工作。後續有新的進展,將會及時披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