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消息,8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召開2023年下半年工作會議,並提到“指導商業銀行依法有序調整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這是中國人民銀行近期第二次提及調整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

就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調整最新落地情況,8月2日,《證券日報》記者詢問了包括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在內的11家上市銀行的相關負責人或官方客服。截至發稿,除部分銀行未回覆外,多家銀行稱暫無具體落地方案,亦有個別銀行向記者表示“正在調研”。

多家銀行未出具體方案

近20天內,中國人民銀行已兩次提及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調整。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內蒙古銀行研究發展部總經理楊海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監管再次表態,意味着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調整將打破僵局,進入實操階段。”

中國人民銀行在第二次提及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時提到了“依法有序”。對此,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依法”是指存量房貸合同由銀行與借款人簽訂,利率條款變更也應在指導意見之下由借貸雙方依法協商達成,中國人民銀行不會直接規定利率調整的對象和幅度;“有序”即存量個人房貸利率調整不會“一刀切”,可能主要針對利率明顯偏高的部分存量房貸,可根據利率高低分別確定不同的下調幅度,也可以是階段性下調。

此外,中國人民銀行第二次提及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時還提到了“指導”,對此,楊海平認爲,監管有可能會通過指導意見等方式明確存量個人房貸分類分批調整的規則,且這個規則符合市場化、法治化原則。

從監管部門兩次表態後有關公開報道的商業銀行具體落實情況看,除興業銀行廣州分行近期在部分區域推出存量房貸利率1年期利率優惠券之外,其他銀行暫未公佈最新的下調政策或落地方案。

7月27日,曾有多家銀行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正在等待相關部門的通知。8月2日,前述11家上市銀行中,多家表示還未有具體調整方案。其中,某銀行回覆記者稱,目前具體方案並未出來;還有部分銀行表示,“仍在調研相關情況,暫未進行調整”。

部分銀行客服人員回覆基本與官方回覆一致。其中,某國有大行客服人員告訴記者:“還未接到中國人民銀行下發的文件通知,通知正式下發後會做相應調整。”另一家大行客服同樣表示,並未接到正式通知。此外,多家銀行客服建議,可隨時關注官網最新公告,或連線貸款經辦支行了解最新信息。

調降利率或有兩個路徑

監管兩次表態後,市場也較爲關注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未來的調降路徑。

就此,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結合此前中國人民銀行的表態,調整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有兩個路徑:一是降低銀行加點利率,二是用新貸款替代舊貸款,即所謂的轉貸款。

“目前看,通過銀行降低定價相對來說會更簡單些,也符合現有規定,但前提是在依法的基礎上通過市場化協商操作。而用新貸款置換原有的存量貸款,要考慮到操作過程中可能會形成市場過度競爭的問題,短期過度競爭會擾亂市場,對現有市場的穩定性帶來負面影響。”曾剛說。

曾剛進一步建議,在後續操作過程中需保持“有序”原則,需要監管層面進行一定的引導和安排,避免銀行機構之間出現過度競爭,以及銀行和客戶協商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的爭議等情況,保證政策發揮積極作用,平穩實施。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降低商業銀行協商成本,提升相關業務辦理效率角度來看,不排除會採用此前對存量房貸利率批量打折的方式,但由於各家銀行經營情況和房貸結構有所差異,相關措施可能會兼顧個體差異。

無論哪類調降方式,均會對商業銀行的經營產生影響,這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在周茂華看來,降低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對上市銀行具有多方影響:一是利率下調勢必對部分銀行淨息差構成一定壓力;二是有助於降低因提前還貸導致的利息損失,同時,有助於促進消費和樓市需求,推動房地產復甦,進而推動經濟加快復甦,利好銀行盈利和資產治理。

曾剛認爲,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調整對銀行的影響爲中性。雖然短期內,可能會降低銀行的利息收入,但從長期來看,更多是“雙贏”。從銀行角度而言,當前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定價較高,更多客戶會選擇提前還款,這將導致銀行失去這部分生息資產。與其如此,銀行不如在利息損失可承受範圍內,通過友好協商的方式對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進行調整,保持這部分資產和客戶的延續。這對銀行而言具有積極意義。

“考慮到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調整可能影響銀行息差穩定進而影響銀行向實體經濟減費讓利的持續性,中國人民銀行可通過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對影響較大的銀行給予階段性支持。”董希淼表示。

原標題:央行再提調整存量房貸利率後續:多家銀行稱暫無落地方案 有銀行“正在調研”

編輯:陳豔琦

責編:吳忠蘭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