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晚,“光伏茅”隆基綠能(601012.SH)發佈2023年半年度業績快報。經初步覈算,隆基綠能2023年半年度實現營業總收入646.64億元,同比增長28.2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1.79億元,同比增長41.63%。隆基綠能表示,硅片和組件出貨量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隨着上游多晶硅料價格的下降,公司組件產品毛利率同比修復。同時,疊加投資收益和匯兌收益增長貢獻,報告期內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大幅增長。

同日,據隆基綠能披露,公司擬投資107.54億元建設內蒙古鄂爾多斯年產46GW單晶硅棒和硅片項目。同時,公司全資子公司蕪湖光伏擬在安徽蕪湖投資建設年產10GW單晶組件項目,預計總投資25.19億元(含流動資金)。上述兩個擴產項目投資金額合計超過132億元。

隆基綠能預計兩個項目將在2023年下半年達產。根據預測,鄂爾多斯項目建成達產後,預計實現年均營業收入332.92億元,年均淨利潤38.72億元;蕪湖項目建成達產後,預計實現年均營業收入153.56億元,年均淨利潤2.63億元。

在近期公佈的上半年業績預告中,光伏行業上市公司業績普遍表現亮眼。其中,受益於硅材料價格下降,光伏電池及組件盈利水平實現較大幅度增長。

晶科能源預計2023年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36.6億元-40.6億元,同比預增304.38%-348.58%。

晶澳科技預計2023年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42億元至49億元,同比增長146.8%至187.95%。

鈞達股份預計,2023年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9億元-11億元,同比增長230%-300%。報告期內,公司電池片出貨量爲11.4GW,同比增長181%。其中,PERC產品出貨量4.84GW,N型TOPCon產品出貨量6.56GW。

天合光能預計2023年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33.28億元到37.52億元,同比預增162.14%到195.61%。

阿特斯預計2023年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爲16.88億元至20.74億元,同比上升270%至355%。

逆變器、支架、坩堝等設備類企業同樣交出不俗的成績單。

德業股份預計,2023年半年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13億元-13.8億元,同比增長188.58%-206.34%。

清源股份預計2023年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1億元到1.2億元,同比增長251.59%到321.91%;預計實現扣非後歸母淨利潤9600萬元到1.15億元,同比增加254.92%到325.17%。

歐晶科技預計2023年上半年淨利潤爲3.85億元-4.26億元,同比增長318.05%-362.57%。

國家能源局披露的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78.42GW,同比增長154%,接近去年全年的新增裝機規模。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介紹,2023年上半年,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四大環節產量同比增長均在60%以上,2023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預測由95GW-120GW上調至120GW-140GW,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預測由280GW-330GW上調至305GW-350GW。

興業證券表示,海內外需求共振下,行業高景氣狀態有望延續。高景氣需求刺激下,行業開工率處於高位。同時,產業鏈價格博弈較爲劇烈的情況下,頭部一體化企業的技術優勢、供應鏈優勢以及渠道優勢將更加突出。

華創證券指出,硅料供應瓶頸解除,產業鏈價格快速回落,進一步刺激光伏裝機需求,光伏行業預計將延續高景氣。目前行業PE分位數處於歷史低位,投資性價比凸顯。建議關注:1)N型佈局領先,持續享受新技術溢價紅利,有望量利齊升的TOPCon環節個股,如晶科能源、鈞達股份等;2)受益於需求高景氣以及品類快速擴張的逆變器環節個股,如德業股份、陽光電源等;3)盈利處於週期底部,受益於原材料成本下降的光伏玻璃環節,如福萊特等。

相關概念股:

新特能源(01799):截至2022年末,新特能源多晶硅生產線產能達到20萬噸/年。公司擬回A股豪募88.00億元,投資年產20萬噸高端電子級多晶硅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建設項目。前述募投項目達產後,公司高純多晶硅產能將達40萬噸/年,相當於現有產能的兩倍。

協鑫科技(03800):該公司此前在SNEC展會現場宣佈,由公司主導的新版《流化牀法顆粒硅》國標將於今年6月發佈,內容將更加突出顆粒硅在品質上的核心優勢。上海證券認爲,2022年至今,公司用實際數據證明顆粒硅產品質量提升路徑有效,未來雜質含量有望進一步大幅降低。

福萊特玻璃(06865):公司與晶科能源簽訂光伏玻璃銷售合作協議,預計銷售光伏玻璃約48950萬平方米,可滿足約77GW光伏組件需求,預計銷售總額約105.24億元(含稅)。福萊特此前公告與正泰新能簽訂了約80.51億元(含稅)的銷售戰略框架合同。

信義光能(00968):2022年底公司光伏玻璃產能達到日熔量1.98萬噸/天,國信證券預計2023年底有望達到2.68萬噸/天,預計位列行業第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