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劉藝文

近日,摩根士丹利策略師在一份報告中稱,“下調中國股票評級,建議投資者獲利了結”,引發市場關注。該報告將中國股市評級下調至持股觀望(equal-weight),並建議投資者應在這一輪的上漲中獲利了結。有接近“大摩”的人士認爲,該賣方報告是以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名義發佈,不能代表公司觀點。

不同於摩根士丹利策略師的觀點,高盛則表示,相對於市場低迷的預期,政治局會議中的政策可以被視爲一種上行驚喜,預計MSCI中國和滬深300指數未來12個月價格回報分別爲9%、15%。

國內券商分析師也認爲,當前A股處於較低位置,仍是具備較高投資性價比的資產。8月有望開啓今年第三個關鍵做多窗口,預計行情不會以脈衝式的上漲一蹴而就。

“大摩”唱空中國股市

自去年10月對新興市場進行評級之後,8月2日,摩根士丹利策略師發佈報告調整了對新興市場的排名與看法。其中,引發市場普遍關注的是,該報告將中國股市評級由超配下調至持股觀望(equal-weight),並建議投資者在這一輪的上漲中獲利了結。

被下調評級的還涉及澳大利亞,摩根士丹利認爲,澳大利亞儲備銀行緊縮政策的延遲,將繼續影響家庭收入和利益敏感行業,盈利仍處於降級後期,因此將澳大利亞市場評級降爲賣出(Under-weight)。

印度市場則獲得評級提升,摩根士丹利認爲,印度正成爲外國直接投資和投資組合流動的獲益者,印度政府增加了改革和宏觀穩定議程,爲強勁的資本支出和利潤前景奠定了基礎。另外,印度年輕的人口結構也支持股票的資金流入。

高盛看漲滬深300

對於新興市場的看法,國際投行也有分歧。不同於摩根士丹利策略師的觀點,高盛則相對積極看多、做多。

稍早前幾天,7月26日,高盛分析師認爲,隨着政治局會議確定下半年經濟政策基調,中國市場的“政策底”已經形成,中國股市的短期反彈窗口現已打開。高盛最新數據顯示,其對沖基金客戶7月22日淨買入中國股票,創9個月以來最快速度。

高盛認爲,相對於市場低迷的預期,政治局會議中的政策可以被視爲一種上行驚喜,預計MSCI中國和滬深300指數未來12個月價格回報分別爲9%、15%,即MSCI中國指數有望達70,滬深300指數有望上漲至4500點。

此外,目前海外投資者倉位較輕,也爲未來提供了更多上漲空間。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全球主動管理型基金在中國資產配置上相對基準權重滯後了390個基點;對沖基金投資者在中國股票上的淨敞口(相對於其全球股票持倉)仍比今年1月份低了460個基點。

國內券商堅定看多A股

與高盛類似,國內不少券商分析師繼續堅定看好A股。

銀河證券策略分析師、團隊負責人楊超對中國A股市場的發展前景仍持震盪上行的觀點。他認爲,經濟恢復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情緒和信心的好轉不是一蹴而就的,當前政策是長期性利好,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政策對經濟的刺激作用。

他表示,當前投資者信心較弱、觀望等待情緒較濃,一方面等待政策落地,觀測其實際效果,另一方面則等待業績的確定性,因此股市短期內將維持震盪。當前A股處於較低位置,但長風破浪會有時,A股仍是具備較高投資性價比的資產。

中信證券報告稱,7月市場整體處於經濟、政策和情緒的三重谷底,8月在政策、基本面、流動性、情緒四大拐點的共振下,有望開啓今年第三個關鍵做多窗口,預計行情不會以脈衝式的上漲一蹴而就,而是在政策有序落地的過程中逐步上行,將持續數月。

中信證券認爲,第一,政策拐點已明確,政治局會議全面回應市場關切,提振市場信心,預計優化地產政策、活躍資本市場與一攬子化債方案措施將逐步落地。第二,基本面拐點也將明確,經濟運行已處於年內底部,將隨着庫存去化和政策發力逐步改善,A股盈利週期的底部特徵較爲明顯,預計盈利增速將在下半年修復。第三,市場流動性拐點也將明確,人民幣匯率拐點已清晰,8月國內貨幣政策仍有降準可能,同時近期A股關注度提升,活躍資金明顯迴流,將帶動增量資金入場。第四,市場情緒也將迎來拐點。

在四大拐點共振下,8月A股有望開啓今年繼1月、4月後的第三個關鍵做多窗口。配置上,投資者可關注有政策催化或業績拐點的產業主題,重點聚焦房地產產業鏈、科技產業、能源資源產業。

東莞證券也表示,政治局會議的新措辭提振了市場信心,在經濟弱復甦的背景下,政策將陸續出臺落地。隨着穩增長政策效果逐步顯現,指數有望迎來修復行情,預計大盤將震盪上行,可關注量能變化、北向資金流向以及板塊輪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