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與小馬智行三方簽訂協議,計劃於年內成立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相關事業合資公司,推進L4級自動駕駛的無人化、規模化、商業化應用,項目總投資將超過10億元。

根據合作協議,合資公司將於2023年年內成立,廣汽豐田將提供用於Robotaxi的豐田純電動車輛平臺,車輛裝配豐田提供的可滿足全無人自動駕駛的冗餘系統,搭載小馬智行的自動駕駛系統,並通過小馬智行Robotaxi運營平臺。此外,合資公司還將探討促進Robotaxi的規模量產。

早在2019年,豐田汽車就戰略投資了小馬智行,並於2020年宣佈全面戰略合作。“在過去的三年多中,雙方攜手走過了自動駕駛’技術可行性’的檢討、驗證,接下來是整合彼此優勢資源與先進經驗、從 ‘技術合作’邁向’商業合作’的關鍵時期。由此,我們決定成立新的合資公司。”小馬智行方面今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推動L4級自動駕駛前裝化、量產化、商業化對小馬智行有着深刻的戰略意義,一直在爲完成這一目標尋找合適的合作伙伴。

2018年12月,小馬智行發佈PonyPilot自動駕駛移動出行項目,並在廣州南沙率先試點城區公開道路Robotaxi常態化運營,成爲首個在中國市場提供Robotaxi服務的公司。今年4月,搭載小馬智行第六代L4自動駕駛軟硬件系統的豐田賽那在北京和廣州開啓公開道路測試。

過去幾年裏,豐田汽車持續通過與中國本土企業加強合作來推進其智能化、電動化進程。2020年,豐田與比亞迪成立了合資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雙方各持股50%。去年10月份,豐田汽車發佈純電轎車bZ3,這是豐田與比亞迪合資公司打造的首款電動車。業內認爲,智能電動汽車時代,汽車核心技術由內燃機動力總成、底盤等轉換爲三電、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能力,自主品牌在這些方面更具優勢。

與此同時,雖然豐田等日系車企在燃油車市場上佔有優勢,但在電動車領域慢了一拍。目前,中國電動車市場的滲透率已經超過了30%,但豐田等傳統外資品牌幾乎沒有聲量。更具挑戰性的是,豐田等日系車的銷量正在下降,今年上半年,廣汽豐田累計銷量爲45.3萬輛,同比下滑9.48%。今年7月份,廣汽豐田單月銷量爲7.1萬輛,環比下滑18%。而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賽道的快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搶佔了日系車的市場份額,這意味着豐田等外資品牌必須加快電動化轉型的步伐。

按照計劃,到2026年,豐田汽車將發佈10款純電動新車型,純電動汽車年銷售量將達到150萬輛,其中中國市場將扮演重要的角色。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不論是從技術、規模、成本的比較優勢已經全面領先全球。尤其三電技術、整車域控制、還是智能座艙和智駕遙遙領先。德國和日本企業爲什麼轉型慢,因爲他們要帶着整個產業鏈轉型。”新能源汽車行業分析師楊昭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已經有多家外資公司與中國企業達成戰略合作。今年7月,雷諾與吉利成立新公司,隨後大衆品牌與小鵬汽車達成技術合作框架協議,奧迪與上汽集團也簽署了備忘錄深化合作。增強在華研發權重,應對新能源汽車轉型已成爲多家海外車企的共識,外資品牌正在通過與中國公司加強合作、深化中國本地化研發來提高智能電動車領域的競爭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