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唐卓雅

界面新聞編輯 | 謝欣

1

網傳圖片顯示,近日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又名“上海長征醫院”,下稱“長征醫院”)分別向上海諾華貿易有限公司和北京諾華製藥有限公司發送處理建議函。

處理建議函中寫明,長征醫院根據《關於回覆在執紀檢查工作中發現有關情況處理意見函》,要求上述兩家公司分別對涉案醫藥代表徐勝利、孟婷婷,陳夢瑋、李小娟予以開除或調離崗位處理,並且向該院反饋處理意見。

就此事,界面新聞分別向長征醫院和諾華求證,均未獲答覆。

7月28日,隨着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的召開,醫療反腐轟轟烈烈展開。但在此之前已有不少跡象表明,醫療反腐的決心和力度之強。爲此,不少醫院開始自糾自查。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7月24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印發《2023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也在近期發佈了《深入開展不合理取酬專項清退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全院醫務人員主動清退2018年至2023年5月以來所收受的講課費、培訓費、研討費等不合理報酬,重點針對在與企業合作交往過程中,收受醫療器械、藥品、試劑等生產、經營企業或人員以各種名義、形式給予的錢物等“紅包”回扣問題。

《經濟觀察報》報道稱,各省多家醫院召開內部會,要求醫生們清退講課費,同時對擅自進入醫院診療區域開展推銷、統方等違規行爲的醫藥代表作出不同程度的處罰。

不過,醫院要求藥企開除醫藥代表這種事,依然很罕見,具體是什麼原因,從此前國家隊醫藥代表這一職業的相關規範中,或能看出端倪。

2020年9月30日,國家藥監局發佈了《醫藥代表備案管理辦法》,明令醫藥代表不得未經備案和醫療機構同意開展學術推廣等活動、承擔藥品銷售任務,實施收款和處理購銷票據等銷售行爲、參與統計醫生個人開具的藥品處方數量、對醫療機構內設部門和個人直接提供捐贈、資助、贊助、誤導醫生使用藥品,誇大或者誤導療效,隱匿藥品已知的不良反應信息或者隱瞞醫生反饋的不良反應信息、其他干預或者影響臨牀合理用藥的行爲。

基於此,今年6月30日,陝西省衛健委曾發佈關於徵求《醫藥代表醫療機構內拜訪工作人員管理規定(試行)(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對於醫藥代表的行爲進行進一步的規範和約束。

公告提到,醫藥代表只能在接待日到醫療機構開展學術、商業推廣活動,如有特殊情況需要在非接待日來醫療機構從事上述活動的,需經醫療機構醫德醫風部門審批同意後方可進行。未經允許,醫藥代表不得擅自在醫療機構內開展業務活動。嚴禁醫療機構工作人員違反接待管理有關規定,擅自在醫療機構內與醫藥代表接觸。

醫藥代表不得違法違規開展業務活動,不得以任何名義、形式向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含其近親屬和其他特定關係人)給予回扣,不得委託技術人員、安裝維修人員等統計本公司產品在醫療機構內使用量,不得向醫療機構工作人員索取產品銷售相關信息。

此次事件的核心公司上海諾華貿易有限公司和北京諾華製藥有限公司同屬於諾華中國。諾華是全球最大的醫藥公司之一,2022年,諾華集團淨銷售額達505億美元,其中創新藥業務佔比爲82%,非專利及生物類似藥業務(山德士)佔比爲18%。據公司官網,自1987年以來,諾華已有近100款創新藥及新適應症在中國獲批,預計五年內在中國實現近40款新藥及新適應症獲批。

長征醫院則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爲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醫院前身是1900年德國寶隆博士創辦的“寶隆醫院”,1930年更名爲“國立同濟大學附屬醫院”,1948年更名爲“中美醫院”;1955年10月,由時任國防部長彭德懷元帥簽署命令,成立了“上海急症外科醫院”;1958年9月,列編爲“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1966年9月,經上海市批准對外稱“上海長征醫院”。

該醫院的優勢學科分別爲骨科、神經外科、腎內科、泌尿外科、整形外科、急救科,形成了器官移植、微創治療、眼眶腫瘤治療、腫瘤早期診斷與治療、骨髓瘤及淋巴瘤診斷與治療、睡眠障礙治療、糖尿病及骨質疏鬆治療、真菌病的診斷與治療、外科傷病、頸動脈狹窄及大動脈瘤診治等九大醫療特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