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手機“技術換市場”獲得成功後,印度又盯上了電腦,不過這次的手法並不一樣。

印度政府8月3日突然發佈公告稱,限制包括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在內的個人電腦的進口,企業需要提前申請到許可證才能豁免,限制令立即生效。

突然殺到的政令,讓國際上各大電腦生產商措手不及。不過第二天,印度對外貿易總局(DGFT)又改變了說法,表示給予企業3個月的寬限期,進口限制令將於11月1日生效。

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副會長陳經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很明顯印度想把在手機產業上的成功經驗,推廣到電腦產業上,利用印度的市場,吸引電腦行業到印度設廠落地,將產業鏈和供應鏈從中國等國轉移出來。

盯上電腦產業

印度政府在限制令中並沒有解釋新規出臺的緣由,但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國務部長錢德拉塞卡(Rajeev Chandrasekhar)

4日則表示,印度正在成爲世界上增長最快的電子產品市場之一,新舉措的目的在於“確保獲得值得信賴的電腦硬件和系統”,並減少對進口產品的依賴。

目前,印度給予電腦生產商3個月的寬限期,並非是大發慈悲,在很大程度上是防止在短期內,印度市場上個人電腦的斷供。在3日的限制令發出後,由於政策不明朗,蘋果、三星和惠普等個人電腦巨頭紛紛暫停向印度出口個人電腦。

事實上,莫迪政府在2014年提出“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在2020年提出“自力更生”(Atmanirbhar),不斷強調本土製造,各大個人電腦製造商對一直在爲減少進口依賴,促進本土生產做着一些準備。

此前,印度使用關稅槓桿,逐步倒逼外國手機企業到印度落戶,個人電腦製造商此前以爲,印度政府未來還會走這樣循序漸進的路線,可不想,印度政府這次不走尋常路,毫無預兆地頒佈了限制令。

此後,個人電腦製造商立即與印度政府進行了溝通。業內人士表示,以印度的行政效率估算,各類的電腦產品將需要等待許久才能重回印度市場,並且由於存在許可證制度,在印度市場上,新產品的推出可能要大大晚於國際市場。

尤其是秋季開學和10月印度排燈節購物季即將到來,消費者購買個人電腦的需要預計將大幅上升,上述這些考慮可能最終促使印度政府,推遲限制令3個月。

此外陳經還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注意到印度此次的政策有所細分,對於作爲生產力工具的電腦也實施了進口豁免,對科研用途的電腦和個人消費的電腦區分了開來,以防誤傷到印度的生產力。

當前,印度本土尚沒有知名的個人電腦製造商,而惠普和戴爾等全球品牌目前在印度本地進行有限的組裝。今年上半年,印度筆記本電腦市場份額排名前五,分別是惠普、戴爾、聯想、宏碁和華碩;平板電腦排名前五則是三星、蘋果、聯想、Realme和宏碁。

今年第二季度,印度包含個人電腦的電子產品進口額爲197億美元,較2022年同期增長6.25%。而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報告指出,印度銷售的筆記本電腦中有有80%從中國進口,平板電腦中也有約三分之二來自中國。

根據最新可得的海關數據,2023年前5個月,中國筆記本電腦累計出口294.20億美元,出口額排名前五的國家/地區分別爲美國、荷蘭、德國、日本、印度。

在限制令消息的刺激下,印度迪克森科技(Dixon Technologies)等電子合同製造商股價大漲。不過,陳經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電腦的組裝與手機的組裝有着不同的特性,電腦生產比手機制造有着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指標是電腦故障率,印度能不能把電腦組裝做好,目前還沒有太多實證的案例。

陳經進一步分析道,印度此舉顯得過於着急和強勢,電腦產業已經是一個相當成熟的市場,產業鏈的轉移相比手機來說更加困難。同時相比手機,當前印度的電腦市場並沒有那麼大,其價格對於印度普通家庭來說,並不是可以輕鬆承擔的,電腦製造商在是否轉移產業鏈時,會將上述因素納入考慮。

印度移動和電子協會此前在報告中也承認,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的全球製造中心僅限於少數幾個國家,而中國是全球主要的供應商。

加緊佈局

2020年3月,印度推出“生產掛鉤激勵計劃”(PLI),打造印度手機制造中心。首期聚焦手機制造、電子零部件和製造業。到2022年11月,生產掛鉤激勵計劃已推廣到印度14個主要製造業部門。

印度政府爲參與生產掛鉤激勵計劃的企業提供高額補貼,讓印度在具有比較優勢的戰略部門增加國內生產,包括形成有彈性的供應鏈,增強制造業競爭力並提高出口。印度部分學者甚至將此稱爲“替代中國產業”計劃。

在2021年,印度啓動了一項價值約合9億美元的生產掛鉤激勵計劃,鼓勵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等電腦產品到印度落戶生產,希望全球電腦巨頭爲印度帶來先進的製造技術。

不過,外界認爲這一補貼力度太小,不夠吸引力。有媒體曾透露稱,蘋果公司拒絕了這項激勵計劃,認爲即便有補貼,也不足彌補公司在印度生產iPad的損失。

印度政府並不氣餒,到了今年5月,印度政府宣佈將這項生產掛鉤激勵計劃的補貼規模增加一倍多,到20億美元。印度政府表示,這一激勵計劃是印度成爲 “全球電子製造業中心”的關鍵,目標是到2026年實現總產值3000億美元。

不過事與願違,此次吸引來的企業數量依然有限,效果不佳,印度政府不得不將申請的最後期限延長到8月30日。印度政府此次出臺限制令,可能有敦促外國企業申請加入這一計劃之意。

與此同時,印度品牌也正躍躍欲試搶奪本土市場。7月31日,信實集團子公司Jio發佈了一款最新的廉價筆記本電腦Jio Book,亞馬遜定價16499盧比(約合1433.6元人民幣)。

但即便是印度品牌,筆記本中不少配件是由中國企業生產和提供的,如今在許可證制度下,可能會進一步增加生產的成本和難度,更有可能還會誤傷到印度本土企業。

此外,時下很多電腦生產企業將產業鏈成功地轉移到了越南,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到了印度。仁寶作爲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製造商之一,今年6月在越南購地準備開設第三家工廠,仁寶是蘋果公司的長期供應商,主力代工Macbook、iPad和iWatch。

據智庫“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此前發佈調查結果稱,到2030年,以越南和泰國爲中心的東南亞將承擔全球筆記本電腦生產的50%左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