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張凌之 見習記者 王詩涵

一直佔據居民理財“C位”的銀行理財規模首度被公募基金超越。截至2023年6月底,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爲25.34萬億元,公募基金總規模爲27.69萬億元,公募基金規模實現歷史性首次超越。

在多位公募基金公司高管看來,這一歷史性的反超反映出居民財富結構的根本性變遷,即通過資本市場實現財富保值增值已成爲投資者選擇的重要方向。不過,當前公募基金規模貢獻多來自固定收益類資產,公募基金需調整商業、產品、投研模式,以更好地適應新時代對公募基金的需求。

公募基金規模持續增長

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近日發佈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3年上)》顯示,截至6月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爲25.34萬億元,較2022年末的27.65萬億元減少逾2萬億元。

在震盪市場下,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實現反超。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4家,管理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合計27.69萬億元。這意味着,在現有數據統計區間內,公募基金規模首度超越銀行理財規模。而在2022年底,我國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合計26.03萬億元,與當時銀行理財存續規模相差1.62萬億元。

公募基金規模的歷史性超越,源於公募基金規模持續增長。截至2023年6月底,開放式基金資產淨值總規模爲23.94萬億元,較2022年末增長6.23%;封閉式基金資產淨值總規模爲3.75萬億元,較2022年末增長7.27%。

從類型看,貨幣市場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和QDII均爲公募基金規模增長貢獻了可觀增量。與2022年底相比,這幾類基金的增幅分別達到9.82%、11.53%、8.86%和9.80%。

拉長時間,從5年維度看,相較於2018年6月末,公募基金資產淨值總規模實現翻倍增長,增幅約1.2倍。其中,封閉式基金5年來淨值總規模增長超4倍;在開放式基金中,QDII、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規模增幅最高,分別實現了超3.1倍、超2.4倍、超1.9倍的增長。

銀行理財“縮水”

公募基金規模持續增長的同時,銀行理財規模卻在“縮水”。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全國共有265家銀行機構和30家理財公司有存續的理財產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