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新京報評論

當“殺人預告”涉及到更深層面的社會問題時,光嚴厲處罰能起到多大震懾作用呢?

▲當地時間2023年8月7日,韓國大邱,該國互聯網上出現多篇“犯罪預告”貼文,發帖者稱將在各地持兇器殺人。圖/IC photo

文 徐立凡

繼7月21日首爾新林洞、8月3日京畿道城南市盆唐區、8月4日大田市一所高中接連發生無差別持兇器傷人事件後,韓國多個社交媒體平臺上接連出現了類似“殺人預告”的帖文。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週末,“殺人預告”帖達到了高峯。據韓聯社援引韓國警察廳國家偵查本部8月7日消息,截至當天下午6時,韓國多個地區共發現194篇“殺人預告”帖,涉及學校、機場、地鐵站、車站等人流密集場所。65名發帖者被抓獲,3人被批捕。

這些發帖者中,未滿19歲的青少年超過半數,其中,未滿14歲的不在少數。震驚韓國的持兇器傷人案卻引發了“殺人預告”帖的狂歡,韓國社會怎麼了?

網絡暴力文化肆虐是關鍵原因

從表面看,韓國擁有相當嚴格的網絡管理制度。韓國是世界上最早實施互聯網管理制度的國家。早在1991年網絡還不發達時,韓國就通過了《電信事業法》,其中規定“不得接收以及傳播危害公共秩序、社會道德風俗的信息”。之後,韓國又設立了多個相關管理機構。

在2020年修訂《國情院法》之後,韓國國情院成爲網絡管理的核心部門。在爲國情院設立的三個工作目標中,就包含了“阻止與應對針對政府與公共領域的網絡襲擊與威脅”這一項。

但是,這些制度層面的設計並未起到阻止網絡暴力肆虐的作用。可以說,韓國網絡同時也是暴力最“發達”的互聯網區域之一。在韓國網絡上,從國際事務到社會問題,天天充斥着大量不分是非的攻擊性言論。

韓國放送通信委員會過去發佈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成年人中,網絡暴力的受害者和加害者比例均大幅上漲。有65.8%的成年受訪者表示在一年中曾經受網絡暴力,而加害者中,也有92%聲稱自己也遭受過語言暴力。

網絡施暴者連去年10月29日梨泰院大規模踩踏事故這樣的事件也不放過。在這起事件中,韓國明星李智漢是158名遇難者之一,然而網絡施暴者仍對其父母大肆嘲諷辱罵,原因是李智漢的父母要求問責。

在這樣的網絡氛圍中,出現大量的“殺人預告”帖實在算不上是什麼怪事。

青少年心理狀態也可能是誘因

網絡暴力或者“殺人預告”,說到底都是人乾的事。而這又涉及韓國部分青少年的心理狀態問題。

有兩組數據可以反映出問題。韓聯社今年5月曾經報道,根據韓國保健社會研究院的報告,以2021年爲準,韓國19至34歲青年人羣中,孤立青年佔比5%,據此計算,有53.8萬名青年處於孤立狀態。而在2019年這個數據還是3.1%。

所謂“孤立狀態”,是指除了同居的家人及工作上的接觸之外,與他人基本無交流,有事時也沒有可求助對象。報告還指出,孤立青年對生活 “有些滿足”和“非常滿足”的僅爲16.3%。

此外,5月份《衛報》曾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2021年韓國自殺死亡率爲每10萬人中26人,平均每40分鐘一個人自殺,是經合組織國家中最高的。娛樂圈經常出現的自殺新聞“只是年輕人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面臨的持續壓力的一種表現。”

經常性地遭受歧視欺壓、高強度競爭和孤立感,足以爲“殺人預告”這種反人類帖子提供關聯性環境。

“壓縮性現代性”弊端也不可忽視

說起來韓國已可進入發達國家名冊,韓國總統尹錫悅在近期的一次講話中甚至表示,韓國已是“全球中樞國家”,爲什麼還會出現反人類帖子層出不窮這類現象?

學界有研究認爲,韓國的現代性是“壓縮性現代性”,即在極短的時間裏實現了工業體系的現代化和社會變動,但在其他方面並非如此。這就導致韓國同時具有發達國家、不發達國家以及韓國特有的各類風險特徵。

還有研究認爲,韓國的現代性是“殖民現代性”,即在被殖民時期被動移植了他國的知識體系、經濟增長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時又受自身特性影響。兩者的不兼容導致一部分人心理、觀念和行爲的不確定甚至偏激化。

當然,大部分“殺人預告”帖應也只是沒有實施計劃的噱頭,但不能否認,無論這種帖子只是想引發關注,或是要開一個冰冷的玩笑,或僅僅是要表達對社會現狀的不滿,不少青少年參與這種視他人生命和社會秩序爲無物的“創作”,至少顯示了認知上的缺陷。

韓國對於“殺人預告”這種威脅性言論的處罰算是嚴厲的。根據韓國相關法律,威脅罪可以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500萬韓元以下的罰款;特殊威脅罪可以判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或1000萬韓元以下的罰款。

問題是,當“殺人預告”涉及到更深層面的社會問題時,光嚴厲處罰能起到多大震懾作用呢?

撰稿 / 徐立凡(專欄作家)

編輯 / 劉天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