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D打印:鈦合金引領消費電子革命,未來市場空間有望打開

3D打印是傳統制造工藝的革新。3D打印又被稱爲增材製造,是一種快速成型技術,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

鈦合金3D打印實現消費電子領域突破,未來成長空間有望打開。2023年7月,榮耀Magic V2首次大規模使用鈦合金3D打印技術。3D打印首次在消費電子領域大規模使用,改變了過去3D打印“多品種、小批量”應用的常規認知,未來成長空間有望打開。

驅動因素:技術突破、成本下降、效率提升、ESG需求及認知度提升,驅動3D打印技術在消費電子領域實現突破。

2、3D打印應用領域:航空航天、消費電子、汽車、人形機器人、無人機/飛行汽車領域未來前景可期

航空航天:由零部件向整機,3D打印應用前景廣闊。目前3D打印主要應用於發動機等零部件領域,未來有望向整機制造升級。

消費電子:有望持續拓展多品類及零部件應用,其中鈦合金3D打印有望實現消費電子多品類應用,液冷散熱構件未來應用可期。

汽車:3D打印技術有望貫穿汽車生產全產業鏈,從原型打印向零部件及整車製造發展,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等相關領域。

人形機器人:未來3D打印有望逐步從研發階段走向生產階段,人形機器人手板及骨骼、肢體等部件未來應用可期。

無人機/飛行汽車:碳纖維有望成爲未來的主流技術。碳纖維比強度高、比模量高,在無人機/飛行汽車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3、3D打印材料:金屬、高分子、陶瓷、複合材料有望多領域實現突破

3D打印材料:主要包括金屬、高分子、陶瓷及複合材料等。我國3D打印市場中,非金屬與金屬材料佔比分別約爲39%/61%。

金屬材料:金屬材料多樣化及材料組合爲未來發展方向,鎢合金、鈷鉻合金等材料應用前景可期。

高分子材料:有望打開鞋類、汽車及物流機器人市場空間。

陶瓷材料:碳化硅陶瓷或將成爲突破領域,有望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微電子、汽車工業、核工業等領域。

複合材料:未來隨着成本下降,有望從軍用走向民用市場。碳纖維複合材料具有比強度、比模量高特性,未來應用可期。

4、核心標的:重點關注3D打印產業鏈綜合佈局企業

產業鏈綜合佈局標的:重點推薦鉑力特、華曙高科。

5、風險提示:產業化不及預期風險;市場競爭加劇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