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8月10日訊(記者 夏淑媛)又到了披露半年度個人短期健康險綜合賠付率的時間。據財聯社記者統計,截至8月10日,共有136家保險公司在官網披露了2023年上半年個人短期健康險綜合賠付率指標,其中包括76家人身險公司,60家財險公司。

不過,在2022年度經營個人短期健康險的公司中,仍有太保產險、長安保險、海峽保險、華農財險、安華農險、勞合社保險(中國)、東吳人壽7家公司尚未按時公示上半年賠付率數據。

從人身險公司賠付率指標分佈來看,上半年76家險企綜合賠付率呈現兩大趨勢:一是綜合賠付率中位數同比提升9個百分點至41%,創近3年來新高,其中55家公司賠付率同比有所提升,過半人身險公司賠付率高於40%;二是各人身險公司賠付率仍顯分化,賠付率最高爲上海人壽541.86%,最低爲大家養老-52643.82%。值得注意的是,隨着新單保費佔比日益提升,以往在人身險公司產品體系中毫不起眼的個人短期健康險開始受到人身險公司重視。

上半年76家人身險公司短期健康險綜合賠付率中位數41%,創近3年來新高

隨着人口老齡化加劇,居民健康意識提升,個人短期健康險也成爲我國多層次健康保障組合中的重要一環。尤其在挑選保險產品時,除了保障責任,不少消費者也把目光投向保險公司產品的賠付率。因爲,賠付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保險產品保障是否滿足大多數消費者需求。

此外,按照監管要求,保險公司須不晚於每年7月底前在官網披露上半年個人短期健康保險整體綜合賠付率指標。

據財聯社記者統計,截至8月10日,共有76家人身險公司披露了上半年個人短期健康保險業務的整體綜合賠付率。從賠付率指標分佈來看,4家人身險公司綜合賠付率超過100%,20家人身險公司綜合賠付率在50%-100%區間;46家人身險公司綜合賠付率在0%-50%區間,6家綜合賠付率爲負。

整體來看,76家公司個人短期健康險綜合賠付率中位數爲41%,較2022年同期同比提升9個百分點,創近3年來新高。其中,55家人身險公司綜合賠付率較2022年同比有所提升,佔比72%;僅有22家人身險公司賠付率有所下滑,佔比28%。

業內人士表示,2023上半年,隨着國內疫情管控措施放開後診療和服務逐步復甦,剛性需求恢復之下,人身險公司個人短期健康險綜合賠付率也隨着人們就醫行爲恢復正常而有所抬升。

此外,在監管指導下,保險公司也在逐步淘汰一些賠付率過低、定價不合理的產品。據財聯社記者統計,近3年,百餘家險企累計停售了上千款個人短期健康險產品,從數量來看,涉及近8000多萬張有效保單。

綜合賠付率兩級仍顯分化:上海人壽541.86%畸高,大家養老低至-52643.82%

從賠付率指標分佈來看,不同人身險公司賠付率數據仍顯分化。其中,上海人壽綜合賠付率最高爲541.86%,大家養老綜合賠付率最低爲-52643.82%,兩者相差53186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4家人身險公司上海人壽、和諧健康、和泰人壽、瑞泰人壽綜合賠付率均超過100%,依次分別爲541.86%、463.32%、140%、101.15%。

其中,上海人壽表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該公司賠付率最高的產品及其同系列產品均已停售,其餘在售個人短期健康險業務賠付率均低於100%。

和泰人壽介紹,該公司綜合賠付率波動較大,主要由於在售的和泰隨心保重大疾病保險2022(互聯網)爲贈險,公司並無保費收入。據悉,截至2023年6月30日,和泰隨心保重大疾病保險2022(互聯網)有效保單件數16388。

瑞泰人壽則在公告中稱,由於個人短期健康保險業務量較少,其綜合賠付率數據未來可能存在波動,該公司將持續予以關注。

與上述4家綜合賠付率指標畸高相反,6家人身險公司恒大人壽、愛心人壽、海保人壽、北京人壽、國寶人壽、大家養老綜合賠付率均爲負值,從高至低依次分別爲-7.60%、-18%、-18.65%、-42%、-589.85%、-52643.82%。

海保人壽表示,公司個人短期健康保險業務保費規模較小,由於未決賠款準備金提轉差的影響,個別區間內綜合賠付率爲負。

北京人壽解釋,該公司綜合賠付率爲負主要因爲未決賠款準備金的釋放,疊加部分老產品停售,個人短期健康險保費收入放緩,期末未決賠款準備金減少,導致未決賠款準備金提轉差爲負。

與北京人壽情況相同,國寶人壽綜合賠付率爲負,主要也是因爲統計期間再保後未決賠款準備金的釋放,再保後未決賠款準備金提轉差爲負值,且其絕對值大於再保後賠款支出。

同時,受部分個人短期健康保險產品停售等原因影響,再保後已賺保費較少,因而綜合賠付率絕對值較大。

長期健康險增速下滑,個人短期健康險業務開始受人身險公司青睞

自2009年《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明確健康險的定位以來,我國健康險經歷了高速增長,保費規模從2010年的677億元增長至2022年8653億元,最高增速接近70%,成爲保險業的重要增長引擎。

但是自2017年開始,我國健康險增速從高點跌落,雖然在2017-2019年曾有短暫回升,但是從2020年開始下跌趨勢加深,至2022年健康險增速跌至2.4%的冰點。

業內人士介紹,在健康險增速整體下行的背景下,財險公司經營的短期健康險仍保持兩位數增長,近3年平均增速爲23.8%,而壽險公司經營的長期健康險業務增速下滑嚴重,近3年平均增速僅爲4.5%,從增量保費佔比上來看,健康險增長的引擎已經從長期健康險切換爲短期健康險。

據資深保險經紀人劉光潔介紹,以往線下單獨銷售短期健康險人力成本費用較高,因此,人身險公司健康險產品大多設計爲長期保險或短期(可續保)保險,短期健康險多采用附加險形式承保。

但目前重疾險簽單量持續下滑,很多同業對長期醫療險銷售也不感興趣,一方面長期醫療險佣金低,以某款20年保證續保醫療險爲例,僅開售後前三年有佣金,期間客戶保費斷交還會影響繼續率。

而一年期及以下的短期醫療險雖然期限短,但對保險公司而言風險更可控,還能聚焦穫客和特定人羣保障,引入先進療法和新型特效藥等形成差異化優勢。

“更重要的是,由於在客戶羣體選擇,運營管理、費用控制等方面具有優勢,目前人身險公司在經營個人短期健康險上仍有一定的承保利潤空間”上述人士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