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胡飛軍

8月10日,券商股盤中再度活躍。截至當日收盤,太平洋、紅塔證券首創證券齊齊漲停,信達證券、錦龍股份和國盛金控均漲逾5%。

值得提及的是,7月以來,券商板塊相繼有國信證券、廣發證券、華西證券、指南針、同花順等5只標的獲得機構積極調研。

業內人士認爲,券商業績與資本市場表現密切相關,今年上半年自營業務同比表現較好,疊加政策利好持續釋放,券商業績有望保持增長。

券商股又“衝浪”

昨日,大盤持續震盪調整,盤中券商股再度“衝浪”,勁頭持續至收盤,板塊內51只個股也全線“飄紅”。

盤面上看,截至昨日收盤,太平洋、紅塔證券、首創證券等3只個股均強勢報收漲停;券商概念股指南針全日震盪上行,收盤報漲12.41%;天風證券、華創雲信、東吳證券、華林證券等多股漲幅均超出3%。

8月10日盤後,本輪板塊行情的領漲股太平洋發佈風險提示公告稱,公司股票於8月10日漲停,收盤價格爲4.93元/股,股票價格波動較大。經自查,公司目前經營情況正常,未發生重大變化,預計2023年半年度淨利潤實現扭虧爲盈。

從基本面來看,截至8月4日,共有19家上市券商公佈了2023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快報或半年報,除國泰君安和華林證券以外,其他券商均實現業績同比增長。其中,增速超50%的券商達14家,實現翻倍的則有7家,整體表現亮眼。

中航證券認爲,2023年下半年,隨着支持資本市場相關政策的落地,預計券商經紀、資管、信用業務等與資本市場關聯度較高的業務有望實現業績回升,自營業務也有望繼續保持優勢,行業基本面整體向好。

機構積極調研券商股

7月24日以來,券商股反覆活躍,多隻個股累計漲幅居前。這背後,哪些標的更受機構投資者青睞?

證券時報記者根據上市公司在交易所披露的調研情況統計,7月以來,相繼有國信證券、廣發證券、華西證券、指南針、同花順等5只標的獲得機構積極調研。

具體來看,7月6日,國信證券在“開放日”邀請了投資者及分析師前來調研,8月10日又接受了華金證券研究所的調研;廣發證券也在7月6日接受了特定對象保險資管公司——華夏久盈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相關人員的調研。針對這兩家頭部券商的調研信息顯示,機構投資者均對財富管理領域的業務給予了關注。

廣發證券副總經理、董祕徐佑軍表示,公司將積極把握髮展機遇,持續推進財富管理和資管業務主動轉型,着力爲投資者提供更爲豐富的投資理財產品和解決方案,滿足客戶多元化資產配置需求;堅定財富管理轉型戰略,並將進一步夯實“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的核心業務特色及差異化競爭優勢。

國信證券則表示,財富管理與資產管理作爲兩個攻守兼備的業務板塊,財富管理是“守”,客羣基礎大、盈利能力強,業績收入貢獻較大;資產管理是“攻”,具備巨大的發展潛力。

在7月25日的調研中,華西證券被調研機構問及基金投顧、公募資管、自營業務開展等情況。華西證券表示,公司於2021年7月取得基金投顧試點資格,目前不斷完善金融產品服務體系,截至2022年底,基金投顧簽約規模已突破1億元。公募業務方面,今年3月華西基金取得證監會核發的許可證,目前華西基金公募基金產品正在報批過程中。

券商科技屬性受關注

在本輪的機構調研中,同花順、指南針兩隻券商概念股也頗受關注。

2022年7月,上市公司指南針通過破產重整投資的方式完成了對網信證券的收購,並將其更名爲麥高證券,指南針由此也成爲繼東方財富之後國內第二家擁有券商牌照的互聯網公司。今年上半年,麥高證券虧損2019萬元,但同比大幅縮減虧損超2000萬元。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活躍資本市場”以來,指南針股價也一路上漲,截至8月10日盤中已創歷史新高達到81.75元/股,累計漲幅達到70.48%。

在被機構投資者問及用戶轉化率和麥高證券目前的經營現狀時,指南針表示,截至2021年末,公司累計註冊用戶約1500萬人,其中包含累計付費用戶150萬人。隨着2022年、2023年上半年公司廣告持續投放,累計註冊用戶和累計付費用戶均有所增長。

對於麥高證券的經營狀況,指南針表示,在客戶服務方面,公司分別採用贈送金融信息服務產品,以及給予客戶積分回饋,積分積累後用於指南針付費產品再消費兩種方式;同時,麥高證券通過更新IT系統、舉辦線上定期策略會等方式持續完善服務體系,均取得了較好效果。

今年3月,受益於AI(人工智能)概念而大幅上漲的同花順,也獲得了機構投資者的關注。在8月2日調研中,同花順被問及AI大模型儲備應用的情況。同花順表示,目前公司的大模型還處於備案階段,具體應用上線還需監管部門審批通過。未來大模型將優先應用於金融行業,同時將深入運用到公司現有的產品和服務體系中,深度賦能i問財、同花順APP、iFinD、愛基金以及面向B端客戶等應用場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