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爲何註冊不到2年要註銷?

中新網北京8月11日電 (鍾興真)號稱“亞洲最大腫瘤醫院分院”的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簡稱“河北醫院”),近日突然宣佈申請註銷。

河北青年報8月9日刊載的一則註銷公告顯示,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擬向組織登記管理機關申請註銷登記。請債權人於公告發布之日起 45 日內向清算組申報債權,逾期不提出的按相關規定處理。

2020年11月24日獲批設置的河北醫院,從2021年11月5日註冊爲民辦醫院到2023年8月9日宣佈擬註銷,短短2年不到時間,河北醫院經歷了什麼離奇的事情?

設置過程撲朔迷離

廊坊市政府官網信息顯示,2019年2月,廊坊市政府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建設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分院。

據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官網介紹,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所屬三級甲等腫瘤專科醫院,也是新中國舉辦的第一家腫瘤專科醫院,是集醫、教、研、防於一體的國家級腫瘤防治中心。

2019年5月13日,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中國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中冶”)在北京簽訂《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廊坊院區項目三方合作框架協議》。

彼時,項目相關方表示,此次簽約,將極大推動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廊坊院區項目建設,發揮國家級腫瘤防治優質資源輻射帶動作用,是進一步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緩解廣大患者到我院看病難的有力舉措。

廊坊市政府官網顯示,2020年1月21日,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分院(廊坊院區)項目開工推進會召開,標誌着這一項目完成所有前期工作,正式進入具體施工階段。當時,有媒體報道,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廊坊院區總投資達94.6億元。

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建設,不到一年時間。但是直到2020年11月24日,河北省衛健委才批覆設置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河北醫院。

河北省衛健委的批覆指出,同意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中冶吉信健康產業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冶吉信”)共同設置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河北醫院,設置醫院的級別類別爲三級專科醫院,經營性質爲非政府辦非營利性,服務對象爲社會。

名稱變換眼花繚亂

值得注意的是,河北醫院的名稱亦數次變換,在相關政府網站或媒體公開報道中,一開始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分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廊坊院區”,河北省衛健委批覆的名字爲“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河北醫院”,而在民政系統登記的名字爲“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2023年,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官網披露的一則招聘公告中,則又稱爲“廊坊院區”。招聘公告顯示,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在河北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廊坊院區。北京總院和廊坊院區採取“一院兩區”的一體化管理模式。

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網站查詢“河北醫院”,顯示十餘條搜索結果。搜索結果名稱包括: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河北醫院、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等不同表述。所涉及事項含採購公示、招聘公告、網站建設項目公告等。

另,根據中新網記者獲取的材料顯示,河北醫院共同設置方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中冶吉信因“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河北醫院”更名爲“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一事向河北省衛健委出具承諾書。

承諾書顯示:我院明確知道《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醫療機構名稱管理中關於識別名稱和通用名稱的具體規定。今後,如果發生由於國家衛生健康委規範醫療機構名稱管理的原因,被行政許可監督機關責令改正的情形,保證屆時將按規定使用醫院名稱並接受衛生行政部門監督,在接到行政許可監督機關書面通知後的10日內嚴格按照法律規定提出相應的變更申請,逾期自願接受河北省衛健委依照《行政許可法》第七十條規定作出的行政處理。

關於承諾書內容中新網此前多次聯繫相關方,一直未得到回覆。

股權交易疑雲重重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三方簽約的主體之一是中國中冶,而河北省衛健委正式批覆的設置方則變爲了中冶吉信。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中冶吉信2019年9月23日成立,其控股股東爲康和信(大連市)健康醫療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康和信”),注資47700萬元,持股99.58%。中冶吉信另一股東爲中國中冶的全資子公司中冶國際,但持股僅0.42%,並未控股。

2020年11月16日,康和信全資收購了一家自然人獨資公司北京康養建築設計諮詢有限公司(簡稱“北京康養”),隨後就在2020年11月24日河北省衛健委批覆設置河北醫院的這一天,中冶吉信發生了2次絕對控股股東變更。

先是北京康養出資2.98億元收購吉林信託持有的中冶吉信的全部股份,隨後康和信又出資2.98億元收購了北京康養持有的中冶吉信的全部股份。

此後,河北醫院建設進展不時見諸媒體,最新的消息是,2023年4月21日,據河北日報報道,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項目3號綜合住院樓主體結構封頂。

不過,2023年7月份,中新財經接到舉報稱,河北醫院的設置方之一中冶吉信疑似爲“假國企”。

經過覈查,中冶吉信控股股東康和信註冊資金來源不明,社保參保人數爲0,股權變更亦存在疑點,康和信工商登記信息中的控股股東爲吉林省信託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吉林信託”),但在其官方資料中查不到康和信的身影。吉林信託工作人員表示“沒聽說過”這一子公司。法律專家表示,從現有信息看,康和信和其持股99.58%的中冶吉信的國企身份確實存疑。

律師解讀何以註銷

全國社會組織信用信息公示平臺查詢顯示,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社會組織類型屬於“民辦非企業單位”,註冊資金只有200萬元。

若從工商信息看,中冶吉信實際控制人爲吉林省財政廳,屬於國企;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爲公立醫院,但兩者共同設置的河北醫院卻是“民辦非企業單位”。如果中冶吉信當真爲“國企”,爲何與一家公立醫院共同設置了一家“民辦非企業單位”醫院?

中新財經記者近日分別向吉林信託、吉林省財政廳、河北省衛健委、河北省民政廳、中國中冶、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等相關方致函或致電採訪,以覈實相關信息,但截至發稿時尚未收到回覆。

儘管相關方不約而同保持了“沉默”,但一系列變化正在發生。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8月3日,中冶吉信法定代表人從付列武變更爲孫修善,付列武退出。

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中新財經查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官網,其官網上曾有“河北醫院”字樣,但點擊無法打開,而目前再查看其官網,“河北醫院”字樣已經消失。

2023年7月份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官網還有“河北醫院”字樣。

目前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官網“河北醫院”字樣已消失。

北京市高默克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宗海潮對中新財經表示,法律上,申請註銷登記意味着原開辦單位(股東)想要終止該民辦非企業單位的法律主體資格,有可能是註銷不開了,也可能是換一種開法,具體要看投資人和政府主管部門的決策。這也間接證明了該項目設立、審批、投資、操作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一些問題,無法簡單調整完善,只能採取註銷模式。

宗海潮認爲,有關部門批覆成立河北醫院有助於解決環京病患就醫問題,部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但在依法治國、依法行政、依法經營的當下,合規守法還是必須要遵守的基本原則,希望有關部門、有關企業在積極發現問題、改正問題後,以合法合規的方式再次進入公衆視野。(完)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