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立 上海報道

經歷了持續爬坡式的緩慢增長,阿里巴巴迎來一個新賽季。

8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NYSE:BABA、09988.HK)美股盤前發佈2024財年第一季度財報(截至2023年6月30日)。

財報顯示,阿里巴巴2023年第二季度營收爲2341.5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下,淨利潤爲449.22億元,同比增長48%。

由於業績超預期,美股盤前一度跳漲5%。《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這是阿里巴巴啓動自我變革後的首份財報。今年3月,阿里巴巴啓動“1+6+N”組織變革,阿里巴巴方面稱,此舉爲了最大限度激發組織活力,釋放生產力,現在一個季度過去,阿里各項業績全面超預期,自我變革初現成效。

在財報會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阿里雲智能集團董事長兼CEO張勇稱,這是阿里自2004年上市後,連續參加的第36次分析師會議,也將是以該身份參與的最後一次分析師會議。此後張勇將更聚焦阿里雲智能集團,張勇的轉身意味着阿里組織變革將進一步深化。

不過在職業投資人程宇看來,本財季阿里實現收入、利潤高增長是由於基於去年同期的低基數。回溯過去三年的業績表現,毛利率仍處於持續下降通道。多位阿里巴巴觀察人士則對記者表示,在經濟下行與競爭加劇的大背景下,尚不能以單一季度的業績表現判斷阿里走出“陰雨季”,但的確爲其2024財年贏得了一個不錯的開局。

多業務重回增長

財報顯示,4至6月,阿里多業務重回增長。

具體到各業務,淘天集團收入1149億元,同比增長12%;淘寶APP日活躍用戶數(DAU)同比增長6.5%,在超大用戶體量基礎上,實現連續5個月高速增長;客戶管理收入(CMR)近800億元,增長10%,經調整EBIT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同比增長9%。

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營收221.23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57.21億元增長41%。

核心電商業務之外,多業務均實現不同程度增長。

作爲備受關注的“衝刺上市”板塊,菜鳥集團本季度營收231.6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4%。

隨着核心物流能力不斷增強,菜鳥正在加速構建一張全球領先的智慧物流網絡。財報顯示,菜鳥在全球端到端物流當中優化了從首公里攬收、幹線運輸、海外分撥到末端配送的流程,通過提供更低的配送成本和更快的配送速度來支持跨境商家。

在國內,菜鳥繼續拓展增值服務,以提升消費者體驗,優先在重點消費城市推廣升級的供應鏈產品和服務。由菜鳥自營倉與菜鳥自營配送結合,正在大力推進“1212半日達”,目前已拓展至包括上海、廣州等全國8個重要消費城市,並將逐步覆蓋國內10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

在全球化市場,菜鳥國際快遞在本季度加速推進。在與全球速賣通的合作中,菜鳥開啓“全球5日達”的征程,通過提供更具競爭力的價格、更優質的服務來支持速賣通和其他跨境賣家。截至2023年6月,菜鳥增加運營了3個國際快遞分選中心,菜鳥海外分選中心數量增至18個。

此外,阿里本地生活服務2023年第二季度營收爲144.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11.31億元增長30%;阿里大文娛集團營收53.81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9.66億元增長36%。

值得注意的是,在龐大用戶基礎上,日活用戶進一步激活也被認爲是阿里電商業務改革初見成效的重要指標。

對此,淘天集團CEO戴珊在分析師會議上回應稱,得益於宏觀經濟影響,消費逐步緩慢復甦,線上零售滲透率穩步提升;“價格力戰役”撬動了供應充足的性價比商品;以及新品帶動了家電、家裝、服飾、美妝等品類商品銷售的提升,驅動了88VIP高端用戶的支出增長。

此外,過去一年,淘寶新增了512萬個新商家。戴珊稱,大量新商家入駐,其中相當一部分商家快速成爲了淘天集團“價格力戰役”的新生腰部力量,“價格力戰役”在未來仍將繼續,也仍將是重點投入項目。

AI成阿里雲新引擎

阿里雲重回增長通道也是財報發佈後的關注焦點。

財報顯示,阿里雲收入增長4%至251.23億元,經調整EBITA利潤增長106%至3.87億元。此前(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阿里雲收入185.82億元,同比下降2%。

財報顯示,阿里雲本季度收入增長主要受到存儲、網絡和AI計算相關產品驅動,部分被CDN需求正常化抵消增幅。從客戶分佈維度,收入增長主要受到金融服務、教育、電力和汽車行業驅動,部分被主動縮減項目式收入的舉措所抵消。

張勇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模型訓練和推理場景,對AI雲服務的需求非常旺盛,但由於短期內全球供應鏈方面的挑戰,使得這樣的需求只得到了部分滿足,AI相關服務所帶來的增量機會剛剛開始得到釋放。

在談到雲業務收入何時能實現更快速提升時,張勇回應稱:“當前中國雲服務方面的支出佔總體IT支出的比例偏低,在提升雲基礎設施的滲透率方面依然存在巨大潛力。”

此外人工智能革命將是長期帶動阿里雲增長的重要引擎。“各行各業公司都希望利用人工智能來提升他們的服務,離不開對於大量高性能算力的利用,不僅適用於現階段模型訓練,還將用於支撐他們提供的各類服務。”

對照自身業績,張勇稱:“還在逐步消化疫情後需求減少,以及某個頭部客戶需求的減少帶來的影響。”與此同時,阿里雲正採取主動的措施聚焦於公共雲和高質量雲服務的增長,有了恰當的銷售結構和客戶結構,有助於未來更好捕捉長期的可持續增長勢頭。

該季度內,阿里雲發佈了一系列生成式AI模型的新功能。6月,通義聽悟上線,可對音視頻內容進行轉寫、檢索、摘要和整理,自動從視頻中提取PPT。截至目前,通義聽悟各平臺累計用戶數已超55萬人。

7月,繼通義千問、通義聽悟後,阿里雲發佈文生圖大模型“通義萬相”,該模型可輔助人類進行圖片創作,未來可應用於藝術設計、電商、遊戲和文創等場景。

阿里雲方面還透露,中國AIGC領域第一個爆火的C端產品“妙鴨相機”,一個月內,在阿里雲上的算力需求暴增了數百倍。

(編輯:吳清 校對:顏京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