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指数不会错过中国机会

我们投中国股市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指数作为股市整体的代表,长期上能够很好地跟踪或跟上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个股受到个体因素的巨大干扰,跟踪效果可能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出现中国经济发展兑现了,而持有的个股原地不动甚至退市的糟糕情况。

下图给出了2005-2022年,沪深300指数(红色)50只随机选择的个股(蓝色)的价格走势对比。可以看出,虽然几乎每只股票都有阶段性的高光(暴涨)时刻,但18年下来最终只有少量个股跑赢了沪深300,而且这些最终跑赢的个股的价格波动往往是巨大的。这证实了投个股有很大可能错过中国机会。

图1:沪深300指数vs个股价格走势图

图片

投指数长期跑赢大多数个股

从数学上看,所有的股票的平均收益必须等于指数收益,所以必然有一半股票跑赢,一半股票跑输。考虑交易成本后,一般有超过一半的股票投资者跑输指数。这说明按指数投资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起点(前50%),而且很容易实现(投指数基金)。
前面图1中给出的真实数据也显示:长期看,只有少量个股能跑赢指数,它们波动巨大,并且并没有什么办法保证你能够事前判断出来是哪几只。这说明投指数在长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投指数会自动跟上时代的变迁

主流的宽基指数,例如沪深300或中证500,其成分股每半年更新一次。因为是按个股市值选股和加权,所以指数会自动地与时俱进,把权重持续挪到当下前景最好的行业或股票上。因此投指数的话,你不必再费心琢磨哪个行业更好,应该超配多少这类的问题。事实上,从专业角度讲,指数对每个行业或个股自动配置的权重在一定意义上是接近公开信息下的最优配置。

例2:招商证券研报给出的沪深300指数行业分布变化

拉长时间来看,沪深300指数的行业分布发生了较大变化,新兴产业占比扩大,行业分布更加均衡。过去十几年,国内产业结构转型,推动了消费、医药、科技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这些行业也有越来越多公司跻身A股市值排行榜前列,并纳入沪深300指数。我们看到近年来沪深300指数中,TMT、医药、消费服务等行业的占比持续扩大,新能源为主的电力设备行业也成为沪深300指数中排名前5的行业。相比之下,代表传统产业的上游资源品、金融地产等占比持续收窄。

图片

投指数在回撤期心里压力更小,更容易坚持到黎明

下表对比了2005-2022期间,沪深300指数与随机选择的50只个股的动态回撤(每日收盘价相对于历史最高净值的跌幅),可见持有指数的回撤远小于个股,尤其近年来更是如此。根据统计,指数在这段时期的平均动态回撤为36%,而个股的为45%,远高于指数

图片

另外,在遇到回撤时,个股的回撤有一定可能是永久性的(例如所在细分行业进入夕阳状态,个股经营不善或遇到重大变故而退市),但指数的回撤一般是暂时的,最终会不断地创新高,因为指数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整体生产力长期是会不断提升的。

投指数对普通投资者更公平

这一非常明显。对于指数,大家都没什么特别大的优势,即使宏观经济学家也是如此,竞争相对更公平。对个股,总有少数人(例如该股票的高管、行业上下游专家)有非常明显的认知优势和资源优势,普通投资者难言有什么客观上过硬的竞争优势。既然投股票是对未来的不同可能性下注,那你为什么要参与一场自己注定是韭菜的赌局?

什么样的投资者适合投个股?

也有适合投股票的情形,但原则就是“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所谓的金刚钻就是某方面的硬优势。如果你具备某些客观的优势,那么可以循序渐进地基于它尝试投股票。具体举两个例子:
  • 例1:认知优势、资源优势业绩心理管理强如巴菲特,显然适合投个股

  • 例2:你是某行业的顶级专家,可以考虑投相应领域的股票

总结一下

对比维度

投指数 vs 投个股

捕获中国机会的投资工具

投个股可能错过中国,投指数基本不会

长期收益水平

投指数长期看可跑赢一多半股票投资者

时效性

投指数自动跟上时代的变迁

回撤水平

指数的回撤量级显著小于个股

公平性

投指数与专业选手的实力差距较小

文尾说明一下,我们建议按指数来投资,并不限于被动指数基金,也可以是基于量化模型的指数增强基金,或者是比较均衡的主观选股基金,因为中国市场目前还有比较显著的超额收益机会。

(文章完)

最后推荐一下科学投资合伙人倾力创作的新书《理工男谈理财》,适合任何理工背景想把家庭理财搞明白自主可控的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