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網 消息,“某信託爆雷了”、“中國版雷曼要來了!”“某券商要召開‘至暗時刻’的電話會議”……近日,市場中出現各種“小作文”,通過微信羣、朋友圈等社交平臺廣泛傳播,雖然“小作文”中提到的主體多數及時做了澄清,但還是引發了市場的短暫波動,令部分投資者產生焦慮。

對此,筆者認爲,對某些無中生有、沒有事實依據的“小作文”,必須要嚴查嚴打。

在資本市場中,“小作文”出現的頻率比較高,因爲很多“小作文”帶有明確的目的性和利益,一旦廣泛傳播對市場帶來的不利影響很大,特別是在市場預期不是很明確的時候,可能會引發市場波動以及投資者的非理性投資,損害投資者權益。

今年7月15日,中央網信辦通過官方公衆號“網信中國”曝光披露了部分杜撰、歪解公共政策的造謠傳謠賬號,共處置違法違規賬號373個。對造謠傳謠行爲形成了有力震懾,也表達了監管部門對網絡謠言的堅決整治態度。

監管嚴查是整治“小作文”的一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嚴罰。證券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擾亂證券市場。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擾亂證券市場,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編造並且傳播影響證券、期貨交易的虛假信息,擾亂證券、期貨交易市場,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

筆者認爲,對於某些對市場造成一定影響的“小作文”一定要一查到底,只有讓造謠者心生忌憚,才能遏制虛假信息的惡意炒作和傳播。

此外,防範“小作文”的傳播還需要市場各參與主體的努力,例如,“小作文”中虛假信息主體的及時澄清,讓謠言止於公開、止於透明;投資者的理性分析,不盲目相信、跟風;圍觀路人不傳播轉發等等,不給“小作文”任何發酵的空間也非常重要。

原標題:“小作文”擾亂市場須嚴查嚴打

編輯:周自力

責編:周尚鬥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