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印軍長級會談的幾個細節)

根據國防部網站消息,8月13日至14日,中印兩軍在莫爾多/楚舒勒會晤點印方一側舉行第十九輪軍長級會談。

雙方圍繞解決中印邊界西段剩餘問題展開積極、深入和建設性溝通。在兩國領導人共同指引下,雙方以開放性和前瞻性方式交換了意見,同意通過軍事和外交渠道保持溝通對話勢頭,儘快解決剩餘問題。在此期間,雙方同意維護中印邊境和平安寧。

中國外交部16日表示,中方積極評價中印兩軍第十九輪軍長級會談取得的進展。

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 注意到,本次會談罕見地持續了兩天,有外媒稱,發表聯合聲明的情況在19輪討論中只發生過8次。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書劍分析稱,本次會談聯合聲明內容雖短,但用詞傳遞出積極的信號:過去的聯合聲明多強調“坦誠”,而這次突出共識和進展,強調“保持溝通”,表明中印雙方有條件、有能力繼續做好邊界問題管控。


國防部網站截圖

印度需改變對邊界問題的認知

張書劍指出,中印邊界問題複雜且持續時間長。2014年,致力於推廣印度教民族主義的印度人民黨領導人莫迪當選總理。他上臺後,印度在邊界地區印方一側大興基礎設施建設,並提升軍力配置,致使兩國邊防部隊對峙風險升級,隨後引發“洞朗對峙”,乃至“加勒萬河谷衝突”,直接造成了雙方人員傷亡。

張書劍認爲,印方的邏輯是:以邊界問題爲由在其他各個方面對華施壓,倒逼中國在邊境問題上讓步,同時借保持對華施壓的態勢,換取國內民族主義者的支持,緩解相較於中國經濟實力落差拉大造成的戰略焦慮,並與美西方勢力提升關係。

這顯然是錯誤的認知,如果印度自身的認知不改變,邊界問題很難得到妥善解決。

中印軍長級會談的幾個細節

印度國旗 資料圖 圖源:外媒

中印兩軍軍長級會談已持續三年多,近期取得了積極進展。同時,中印兩國高層對話和接觸的增多釋放了明確的信號,即中印邊界問題可控,中印雙邊關係穩定。中印同爲發展中國家的“領頭羊”,雙方基於自身的發展訴求,繼續在妥善管控分歧的前提下有條件地、循序漸進地推動雙邊正常往來,符合中印共同的認知和利益。

邊界問題並不是中印關係的全部

張書劍指出,中印邊界問題本質上是殖民主義的遺留問題。新中國成立後,印度作爲二戰後擺脫殖民統治的新興獨立國家,曾和中方有過一段“蜜月期”。中印當時雖然沒有解決邊境問題,但仍在政治上達成了高水平的共識。幾十年的交往和發展經歷表明,中印兩國可以做到有效管控爭議、妥處分歧,邊界問題並不是中印關係的全部。

疫情之後,世界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在全球治理方面失能。中印既是鄰國,也同爲發展中國家和國際舞臺上的大國,合則兩利是推動中印關係繼續走下去的基本認識。

其實,中印關係的內涵豐富,不應被邊境問題綁架,讓某些域外國家坐享漁利。

中國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印雙邊貿易額突破千億美元,其中超過三分之二來自中國的出口。2022年,中印雙邊貿易額達到1359.84億美元,再創新高。

英國經濟學家、最先提出“金磚”概念的吉姆·奧尼爾今年5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儘管“去美元化”還未真正發生,但由新興國家組成的金磚國家可以向美元的霸權地位提起挑戰。

“我確實認爲,作爲兩個最大的新興世界國家,如果中國和印度能夠在各種事務上達成強烈的一致......那麼這可能會加速美元統治地位的結束。”奧尼爾說。

前不久,在南非舉辦的金磚國家會議上,中央外辦主任王毅與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進行了會晤,這是7月裏中印雙方第二次進行高層接觸。在7月15日的東盟會議上,王毅還會見了印度外長蘇傑生。

中印軍長級會談的幾個細節

印度外長蘇傑生

王毅在應約會見蘇傑生時表示,作爲全球前兩大發展中國家和永遠的鄰居,中印共同利益顯然大於分歧,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具有全球示範意義。雙方應相互支持、相互成就,而不是相互消耗、相互猜忌。我們要把精力和資源聚焦於各自發展、民生改善和加快振興,不讓具體問題定義整體關係。希望印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邊界問題解決辦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