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亞輝龍公告2023年半年度業績。業績顯示,上半年,亞輝龍實現營業收入10.75億元同比下降54%;實現淨利潤1.41億元,同比下降78.74%。

其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5.45億元,同比下降188.2%。對此,亞輝龍表示,主要系大部分新冠業務已於2022年底預收款項所致。

亞輝龍是體外診斷產品提供商,主營業務爲以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爲主的體外診斷儀器及配套試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及部分非自產醫療器械產品的代理銷售業務。

亞輝龍營收利潤雙下降主要是新冠疫情的紅利消失。在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供不應求的新冠抗原檢測的境內業務與出口業務讓亞輝龍盈利雙增。像在2022年2月,亞輝龍從日本株式會社醫學生物學研究所(MBL)中獲得了一筆3.37億元的新冠抗原試劑盒訂單。但如今,這類大額訂單基本不會再現。

業績顯示,亞輝龍的新冠業務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80.94%。此外,亞輝龍的新冠業務毛利率大幅下滑也拖累了整體毛利率,從去年同期55.99%下降至現在的49.36%。

亞輝龍的新冠抗原業務主要是採取先預收部分款項再發貨的形式。亞輝龍的合同負債從上年期末的5.26億元下降至現在的1.79億元。這也可體現,亞輝龍很難再從新冠中賺到錢了。

亞輝龍深知新冠抗原檢測業務紅利無法繼續也便削減了與新冠抗原檢測相關的銷售費用業績報告顯示,銷售費用從去年同期的35億元降至現在的173億元同比下降50.57%具體來看亞輝龍銷售費用中的職工薪酬109億元下降至6927.76萬元減少近一半。應付職工薪酬也從上年期末的116億元減少至現在的5406.33萬元

在半年業績中亞輝龍沒有披露職工數量變動。818界面新聞致電亞輝龍董祕辦對方工作人員表示銷售費用下降並非公司裁員銷售人員數量與去年相比未發生較大變化銷售費用中的職工薪酬差額大是由於去年業績好推高相關銷售人員的薪資待遇

此外,亞輝龍將研發費用從上年同期的128億元增至現在的137億元且招募了更多研發人員但其研發人員平均薪酬卻從上年同期數16.81萬元降至現在的12.24萬元

業績報告披露,非新冠業務營業收入7.28億元,同比增長40.60%。其中,國內非新冠自產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82億元,同比增長50.86%;海外非新冠自產業務收入6703.75萬元,同比增長62.11%。非新冠自產業務綜合毛利率爲68.24%,基本與去年持平。

亞輝龍正逐步將業務重心迴歸化學發光業務。業績報告顯示,亞輝龍主業自產化學發光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83億元,同比增長53.86%。化學發光試劑業務毛利率爲82.11%。

化學發光是醫療器械最大的細分領域,屬於免疫診斷範疇。據國聯證劵,2022年國內化學發光市場規模有望接近400億元。2016年至2021年行業複合增速爲18.95%。隨着國內外疫情緩和,常規檢測需求逐步恢復。

體外診斷產品一般由儀器和試劑構成,根據儀器是否強制搭配原生產廠商試劑檢測,可分爲開放系統和封閉系統。其中,化學發光產品屬於具備封閉式系統的類別,其中儀器和試劑之間具備獨特的匹配性。隨着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數量的增加,測試速度的提升,試劑的裝載量也會隨之增大。

目前來看,在技術平臺維度,各主流的化學發光產品暫時不存在技術之間的相互替代。也就是說,技術各家是一樣的,拼的就是銷售差異化與實際執行能力。新冠紅利退去,亞輝龍未來的發力點也在此。

化學發光的主要檢測項目爲傳染病、腫瘤標誌物、甲功、激素,合計佔市場總額約80%以上。在新冠大流行之前,亞輝龍憑藉着差異化的檢測項目選擇策略,專攻自免疾病檢測領域,如提供適用於類風溼關節炎、自身免疫血管炎等疾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類化學發光診斷產品在邁瑞醫療新產業安圖生物等先入局者手中搶到了一定的市場份額。

如今亞輝龍在成功入局後將目標瞄準回了化學發光的主要檢測項目。業績報告披露,亞輝龍的術前八項、腫瘤標誌物、甲狀腺功能及心肌標誌物診斷試劑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9.42%。同時,亞輝龍自身免疫診斷業務也取得較快的增長,實現自身免疫診斷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29.42%,其中,化學發光法自身免疫診斷收入同比增長44.30%。

此外,亞輝龍的代理業務也在恢復,但賺錢能力卻在下降。代理業務是亞輝龍的起家業務,主要代理銷售貝克曼體外診斷產品、碧迪微生物診斷及醫用耗材、沃芬血凝檢測產品等國外知名醫療器械品牌的優勢產品,代理銷售區域主要集中在廣東省內。業績報告顯示,代理業務收入1.69億元,同比增長21.21%。但毛利率卻下降了9.46%至現在的26.32%。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