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8月19日電 題:調降印花稅爲何是活躍資本市場的現實舉措?

作者 李永森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研究員

李永森

近來,伴隨“活躍資本市場”的話題,印花稅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

股票交易印花稅是印花稅(合同、產權轉移書據、營業賬簿、證券交易)四大稅目之一,具有調節股市和增加財政收入兩項主要功能,深圳股票市場籌備建立之初,就於1990年7月1日出臺了股票交易印花稅,期初稅率爲6‰,向賣方單向徵收,之後不斷調整和完善,1991年10月10日滬深市場均開始向買賣雙向徵收,至2008年9月19日改爲向賣方單向徵收,稅率也經歷了五次下調和兩次上調(具體見圖),已經成爲調控股票市場的重要工具和財政收入來源。

印花稅是構成投資交易成本的主要內容,政府可以通過調整印花稅稅率調節股票交易成本,進而達到調控股票市場的目標。

根據管理層的判斷,通過稅率調整表明政策意圖,股市過熱時,上調印花稅稅率,增加交易成本,股市低迷時,下調印花稅稅率,降低交易成本。歷次對印花稅稅率的調整,都體現了管理層的調節意圖,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股票市場的調控效果。如1996年1月19日起,在16個月的時間裏上證指數從512點上升至1510點(漲幅195%)展現了快速暴漲行情。1997年5月12日,印花稅稅率由3‰上調到5‰,上證指數隨即掉頭向下,牛市終止。2005年1月23日,印花稅稅率由2‰下調到1‰之後,迎來了A股最爲壯觀的大牛市,創下了6124的歷史高點。

2008年4月24日印花稅稅率從3‰調整爲1‰(上證指數當日收盤3583點),同年9月19日由買賣雙向徵收改爲賣方單向徵收(上證指數當日收盤2075點)之後,至今未作調整,15年後的今天上證指數依然在3000點左右。

印花稅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徵以來,已經成爲財政收入的組成部分,以來自財政部2022年數據爲例,全國全年證券交易印花稅2759億元(按1‰單向計算來自滬深A股的股票交易印花稅約2240億元),佔當年全國稅收收入166614億元的1.66%。據不完全統計,滬深股市開徵印花稅以來,累計徵稅已逾2.5萬億元,這部分資金以稅款形式直接流出了A股市場。

《印花稅法》於2022年7月1日起施行,取代了1988年8月6日國務院發佈的《印花稅暫行條例》,標誌着印花稅立法層級由行政法規上升爲法律,意味着在操作層面其調整需要政府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批,或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由政府修訂。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消息公佈後的一週內滬深股市短暫上漲成交量有所放大之後,進入8月份又逐級下跌,至8月18日(週五)收盤,上證指數以3131點收盤,跌破了7月24日3164收盤點,如何落實中央精神?亟待出臺具體舉措,優化交易機制降低交易成本是重要抓手。

投資者股票交易的成本除了股票價款之外主要包括股票交易印花稅、交易佣金和過戶費,按照目前的情況看,印花稅對賣方單向按成交金額的1‰徵收,交易佣金市場化程度較高,非現場交易的快速發展以及券商間的激烈競爭,導致交易佣金大大低於成交金額3‰的規定上限並呈下降趨勢,各券商對不同客戶的佣金取費有所差異,當前大致在成交金額的0.1‰至0.6‰之間。目前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按成交金額的0.01‰向買賣雙方收取過戶費,據此計算,按投資者買入和賣出兩個環節平均,印花稅在股票交易成本中佔比在50%到80%,可見印花稅已經成爲交易成本的主要構成。

從國際上看,美國、日本、德國等已經先後取消證券交易環節徵稅,基於增加股票市場吸引力,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需要,主要國際股票市場有追隨的趨勢,中國香港市場正在動議撤銷股票交易印花稅。

綜上,我們認爲,降低交易成本是活躍資本市場的現實舉措,證券交易作爲印花稅稅目之一可暫時予以保留,當前建議適時下調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至0.5‰,直至0‰,明確政策意圖,將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貫徹落實在實處。同時繼續研究優化交易機制,便利投資者交易。

活躍資本市場需要標本兼治,不但要從優化交易端着手,還要從制度層面着力治本,切實從重融資向重投資轉變,融資端要強化約束機制,從功能視角釐清股票市場與風險投資(天使、VC、PE)在企業生命週期中提供資本支持的界限,重新審視完善企業IPO及上市、限售股解禁條件,投資端要強調吸引機制,從制度上給予投資者穩定預期,國家層面組織市場穩定基金並制度化、長期化落實,顯示出示範效應,鼓勵吸引中長期機構資金進入,股票市場的投資者選擇股票投資猶如顧客選商品,是金融消費者,股票市場要像商業領域對待顧客(就是上帝)那樣對待投資者。(中新經緯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