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87歲的激進投資者淡然面對危機,他說,雖然他沒有料到興登堡會把他作爲目標,但他很享受捍衛自己商業帝國的戰鬥。

來源:華爾街見聞

2020年,“華爾街狼王”卡爾·伊坎終於有了退意,任命他的兒子佈雷特(Brett)接管他的投資帝國。

可沒想到,進入2023年,這位現年87歲的億萬富翁也要進入“退而不休”的狀態。而這一次,他卻是罕見要爲了公司的生存而戰。

今年5月,伊坎旗下投資公司Icahn Enterprises(IEP)遭遇做空襲擊,做空者正是美國知名做空機構興登堡,自那至今IEP市值已經腰斬,使這位著名投資者陷入其60年職業生涯中最艱難的時期之一。

熟悉“狼王”傳奇故事的人,在看到“狼王”被興登堡做空的消息時,內心或許有一種“天道輪迴”的感覺。“狼王”的老對手阿克曼第一時間在twitter發聲稱:這就是報應!

儘管近幾年伊坎很少像過去那樣突襲一家大公司,但在曾經的三四十年裏,他可是最擅長從企業管理層手裏“奪走”公司,“狼王”的兇狠名號就是這麼來的。

作爲令公司聞之膽寒的激進投資者,伊坎通常會尋找市場上“低估”的企業,然後如幽靈般悄悄建立起自己的頭寸,等到手裏的股票足夠多的時候,他就會出現在公司管理層面前,提出一系列經營改進計劃,並用資本實力威逼董事會做出決策。

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他就在泰潘烤箱上小試牛刀,此後整個職業生涯裏,都在與管理層的鬥爭中度過。他吞下過環球航空,喫掉過德士古石油,更是如今這個互聯網時代里人盡皆知的“華爾街狼王”——漫威、雅虎、eBay、奈飛、蘋果統統都曾是他的獵物。《時代週刊》把他視爲宇宙的主宰,國內稱其爲姚振華的祖師爺。

曾經的狙擊者,如今反被狙擊。對伊坎來說,這次危機似乎是遭受了一記諷刺的左勾拳。有評論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是這次事件的最好批註。

做空事件後,“狼王”罕見“認錯”,他告訴媒體,他錯誤地押注市場會崩盤,導致IEP過去6年損失了近90億美元,他還表示自己一直認爲沒有人能真正押對短期或中期市場,所以也許自己近年來犯了一個錯誤——沒有堅持自己的建議。

最近,“狼王”計劃通過重新專注激進主義來擺脫困境,同時減少對股市崩盤的押注。

就在華爾街一些人質疑這次事件是否會減弱伊坎的威望時,這位八旬老人推進了針對生物科技公司Illumina的委託書之爭,以推動該公司解除對癌症檢測公司Grail的70億美元收購。5月底,Illumina的股東選舉了一位由伊坎提名的董事會成員,幾周後,Illumina的首席執行官辭職,爲新的管理團隊考慮剝離Grail做好準備。

天生的投資家

和《華爾街之狼》電影主角原型喬丹·貝爾福特一樣,伊坎也來自紐約皇后區。1936年,伊坎出生在一個普通的教師家庭,他的父親是個失敗的歌劇演員。

身爲猶太人,伊坎很早就表現得天資過人。1957年,伊坎畢業於美國常青藤名校普林斯頓大學,獲得哲學學士學位。隨後進入紐約大學醫學院,在畢業之前選擇了退學參軍,據他自己說,退學的理由是“不願和屍體打交道”。

就像諸多投資界大佬都有一段關於小時候的傳奇故事一樣,卡爾•伊坎也有屬於自己的故事:

在他準備申請大學時,老師告訴他不要在常春藤大學上花心思,因爲這些大學從來沒有在其所在地區招過生。但伊坎不服氣,想盡一切辦法聯繫了所有常春藤大學的董事會,並且獲得了所有這些學校的錄取資格。最終,他選擇了普林斯頓大學。

進入大學後,父親同意爲伊坎支付學費,食宿費用必須自理,最初他選擇在當地的沙灘俱樂部做服務生,但很快便發現了另外一種賺錢渠道——撲克遊戲。

“最初,我並不知道怎麼玩,很快就出局了,所以在接下來的兩週裏我閱讀了三本關於撲克的書,然後他們就都不是我的對手了……每個夏天我大概可以贏得2000美元。”

猶太人、普林斯頓哲學系畢業(全美擁有富翁校友最多的名校之一)、學過醫參過軍、德州撲克戰績斐然……伊坎似乎天生就是爲投資而生的。

1961年退役後,伊坎也和貝爾福特一樣從股票經紀人開始了自己的華爾街生涯。一開始因爲出色的投機技巧,卡爾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輕鬆賺到了4000美元, 那是他父親兩年的收入。

多年以後,回憶起這段時光他仍感慨不已:

“它們就像點石成金的魔法師,讓奇蹟在一夜之間發生,實力、野心和激情在一個個的天文數字中燦然交匯。”

此後他決定重新修正自己的人生座標。從此,世界上少了一位參悟人生的哲學家,多了一個縱橫捭闔的資本大鱷。一年後美國股市崩潰,一夜之間伊坎傾家蕩產,在同一天模特女友離去、心愛的敞篷車也不得不賣掉。

栽了大跟頭後,伊坎清晰地意識到了自己專業知識的貧乏,隨後如飢似渴地系統學金融、法律、會計、證券分析等基礎課程。

1968年,伊坎用自己7年來股市打拼的積蓄在交易所購買了一個交易席位,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開始從事無風險套利和期權交易。與當時許多投資機構將注意力放在專門炒作高科技概念股上完全不同,伊坎的目光死死盯住了傳統產業。

在他看來,身處傳統行業的公司大多擁有價值不菲的資產,增值空間巨大。而且它們面對的是一個成熟的、現成的而不是潛在的市場,沒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

戰略決定成敗,接下來伊坎的投資公司在傳統產業類公司身上大膽下注,最終不僅在5年時間中以年均21.6%的收益率跑贏道瓊斯大盤,而且令許多醉心於納斯達克市場的投資機構望塵莫及。

一戰成名

談到“華爾街之狼”這個稱號,通過垃圾股等各種欺詐手段騙取投資者資金揮霍的貝爾福特顯然還遠遠不夠格。

真正的華爾街之狼,是將兇狠的尖牙對準上市大公司。

1978年,伊坎的金融事業進入轉型期。彼時,槓桿收購與垃圾債券開始在華爾街流行,給惡意收購創造了良好的土壤。在一片狂熱氛圍中,完成資本積累的伊坎加入了這一新興投資大軍,轉型成爲一名激進投資者。

在當時,參與惡意收購的激進投資者普遍採用槓桿收購方式買入目標公司的大量股票,甚至取得公司控制權,然後利用股東身份強行改變公司管理結構或經營策略,以達到短期內拉昇股價或者迫使上市公司回吐現金的目的,從而給自己換取鉅額利潤。

伊坎在這項業務中混得如魚得水,身價暴漲。但直到盯上環球航空公司(TWA),他才終於完成了自己的“成名作”。

1984年初,環球航空公司進行了拆分重組,將利潤較高的酒店、餐飲業務剝離,航空業務重組爲TWA。在當時的環球公司董事會看來,經營狀況欠佳的TWA不大可能成爲華爾街的併購目標,因此對公司分散的股權結構未作過多考量。

他們不知道的是,TWA正對伊坎的胃口。因爲經營業績不佳,TWA股價低廉,降低了收購成本;又因爲股權分散,便於在二級市場上神不知鬼不覺地大量買進。

從1984年9月開始,伊坎組織財團以不同公司身份頻繁地小額買進TWA的股票,每股價格只有10美元。到1985年4月29日,伊坎持有的TWA股票達到流通股的5%,按照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規定,他必須在10天內向公衆披露股票持有情況。

隨後,伊坎迅速調整戰術,通過垃圾債券大量融資,開始瘋狂買入,到5月10日公開持股情況時,他的持股比例已經增加到21%,並表示將會尋求TWA的控制權。此時,股價升至17-19美元,伊坎繼續買進。

此時才意識到大事不妙的環球公司急忙向紐約聯邦法庭起訴伊坎,企圖阻止他的惡意收購行爲。伊坎一邊同TWA的律師周旋,一邊堅持不斷增持,到1985年6月持股比例達到32%時,環球公司董事會不得不宣佈:TWA即將出賣,但伊坎給出的18美元/股的報價不合理,公司將尋求出價更高的潛在購買者,引來諸多追求者。

但是到了10月份,伊坎已經通過二級市場買入了52%的股份,握有了TWA的控制權。隨後,伊坎重組了TWA管理層,自己任董事會主席,並在1988年完成了公司的私有化。最後,他對這家老牌航空公司進行了竭澤而漁式的榨取,先後將幾條最賺錢的航空線賣給了競爭對手,爲他之後的數筆投資提供了大量現金。

1992年1月,揹負5.4億美元債務的TWA最終宣佈破產。而據傳,伊坎在這筆收購案中總共獲取了1.5億美元的利潤。

自此,卡爾•伊坎名聲大噪,成了華爾街“公司終結者”的代名詞。在美國資本市場上,如果有哪家公司的股票被沃倫•巴菲特選中,公司管理層一定會沾沾自喜,因爲這說明他們的經營管理獲得了這位睿智老人的認可。而如果有哪家公司被卡爾•伊坎相中,那公司管理者們心裏可就要發愁了,因爲這意味着他們很可能從此“攤上大事兒”了。

“華爾街狼王”

在1978年後的四十多年裏,伊坎在華爾街嫺熟運用槓桿收購、惡意收購、委託書之爭、要求董事席位、藉助媒體、煽動小股東等各種資本和非資本手段,購入了數十家上市公司的大量股份,通過威逼利誘董事會和管理層賺取了上百億美元的利潤。

他的獵物名單包括了雅虎、時代華納、維亞康姆、蘋果、摩托羅拉、西聯匯款等諸多巨頭,橫跨鋼鐵、航空、科技、金融、娛樂等多個行業。

與巴菲特不碰科技類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進入古稀之年後,伊坎卻似乎對科技公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2006年開始,伊坎開始頻繁進攻科技行業的上市公司。

與傳統行業上市公司相比,科技類股通常具有更高的估值,也能給伊坎帶來更高的利潤。在轉向攻擊科技公司之後,伊坎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他旗下Icahn Enterprises的股價最高在2013年飆至143美元的最高點。

雖然伊坎並不是每次都能大獲成功,公司管理層還有毒丸計劃、稀釋股權、訴訟等一系列反抗武器,但部分的失利並不妨礙狼王整體上坐擁數百億美元的身家,常年排在世界富豪榜前一百名單中。華爾街的評價是“儘管他不是常常都對,但我從不會打賭他會錯”。而且爲了阻止伊坎的攻擊,上市公司通常也會付出沉重的代價。所以無論在什麼時候,伊坎都是美國上市公司最不願聽到的名字。

2006年,伊坎買入時代華納大約3.3%的股份成爲其主要股東,而後就開始與時代華納董事會及管理層產生諸多衝突。伊坎公開要求時代華納分拆成四家公司,並回購約200億美元的公司股票,並積極爭取小股東支持以試圖在當年股東大會上改選董事會。

爲了避免被伊坎控制公司,時代華納董事會被迫做出讓步,答應了2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要求,並同意增加獨立董事席位,另外削減10億美元的公司支出。此外,伊坎還成功推進了時代華納分拆了旗下有線電視子公司時代華納有線。

對曾經通信業巨頭摩托羅拉和昔日互聯網巨人雅虎來說,伊坎就是不折不扣的苦主。2007年,伊坎買入摩托羅拉3350萬股股票,但未能如願獲得董事席位。第二年,伊坎對摩托羅拉提起訴訟,要求獲得四個董事席位,並要求公司分拆旗下移動業務。在伊坎的持續推動下,摩托羅拉最終在2011年初分拆爲和摩托羅拉解決方案兩大獨立公司,告別了無比輝煌的歷史。

當年8月,谷歌斥資125億美元收購了摩托羅拉移動,又在三年後作價29億美元甩賣給了中國聯想集團。雖然摩托羅拉徹底從巨人衰落,伊坎卻笑到了最後。在爲期四年的摩托羅拉絞殺戰中,伊坎最終拿到了13億美元的利潤。

2008年,雅虎創始人兼CEO楊致遠拒絕了微軟高達446億美元的收購報價,遭致很多小股東的強烈不滿。從中嗅到機遇的伊坎隨即收購了雅虎5000萬股股票,計劃發起委託書之爭,要求以撤換楊致遠及整個雅虎董事會,企圖再次推進雅虎出售交易。經過與雅虎董事會的談判,他最終獲得了三個董事席位,併成功促使楊致遠黯然下臺。2009年上任的新CEO卡羅爾·巴茨(Carol Bartz)與微軟簽署了十年期的搜索合作協議,幾乎放棄了搜索業務。

達到目的之後,2009年底,伊坎也辭去了雅虎董事席位。但在雅虎的交易上,伊坎和雅虎幾乎是兩敗俱傷。楊致遠下臺後,雅虎並沒有迎來起色,巴茨被證明並不適合雅虎,而雅虎的領導混亂局面直到2012年瑪麗莎·梅耶爾(Marissa Mayer)上任纔得到解決,雅虎股價也持續了多年的低迷,直到2012年纔有了起色。而2010年,伊坎大幅出售雅虎股份,從最多時的7500萬股減少到1200萬股,結束了這次長達兩年的打虎戰。

2014年1月,在購入了eBay 1%的股份之後,伊坎向eBay董事會提出了讓所有人驚掉下巴的建議:將公司最賺錢的PayPal電子支付部門拆分出去。他認爲,PayPal成長潛力無限,eBay壓制了這種潛力,PayPal獨立運作可以實現更快增長,讓股東獲取更大的利益。建議一經提出,便遭到eBay董事會的堅決反對,他們認爲PayPal是公司與亞馬遜競爭的最有力武器。

然而,伊坎可不想聽那麼多理由,他繼續買入eBay股票,在電視節目中批評“eBay是我見過的管理最爛的公司”,煽動其他股東與自己一致行動,甚至開始推薦麾下職員進入公司董事會。eBay董事會不想與這個難纏的老頭兒起衝突,很快宣佈進行50億美元的股權回購拉昇股價,以此來應付伊坎對股東們不斷增加的影響力,同時希望他獲利了結。

但他們顯然低估了這個投資者的激進程度,伊坎繼續籠絡其他股東對董事會進行施壓。最終在2014年9月,eBay董事會被迫宣佈分拆PayPal。消息一出,股價大漲,伊坎又一次在“鬥爭”中取得了勝利。

雖然父母並不是商人,但伊坎的身上卻淋漓盡致地體現了猶太人的經商天性:對利益嗜血般貪婪,爲利潤不害怕風險,看準時機果斷出擊。

伊坎就如同華爾街一條嗜血的惡狼,敏銳的判斷出自己可能的目標,然後就集中力量展開攻擊,他也是美國少數可以憑藉一己之力就改變任何上市公司股價的人物。他宣佈自己收購蘋果股票的一條Twitter消息,就可以讓蘋果股價單日暴漲5%。哪怕是關於他打算攻擊黑莓的傳言,都可以讓後者股價飆升7%。他曾經創下紐交所單筆交易之最,在德士古一家公司上就淨賺5億美元。

最具爭議的投資者之一

伊坎攻擊的目標都具有相同的特徵:那些股價暫時處於低谷,但基本面依舊穩健的公司股票,而且股價低落很大原因都要歸罪於管理不力與業務混亂。這給伊坎這樣的活躍投資者帶來了活動空間,他可以迅速低價喫進股票成爲戰略股東,通過公開報道施壓董事會或管理層,利用小股東的不滿情緒發起委託書戰爭,甚至直接發出收購要約,來逼迫上市公司滿足他的要求。

這種惡意收購行爲在華爾街的名聲一直不怎麼好,從“禿鷲資本家”“企業掠奪者”這類名號就可看出。他們在入股後,常常建議公司採取一些非常規經營手段,如出售公司資產、拆分高增長業務、削減僱員工資等等。這些手段對於短期內提升股價或許有利,但是從公司、旗下員工、乃至股東們的長遠利益考慮,或許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因此曾有人這樣描述激進投資者:他們就像是狼羣,嗅到獵物的氣息便聞風而動,一擁而上將其撕個粉碎,再去尋找下一個目標。

美國富有傳奇色彩的證券律師、毒丸計劃的發明者馬蒂•利普頓甚至直言:

“(他們)掠奪美國企業的方式,只能被視爲一種勒索。他們要爲美國相當一部分的失業現象以及裹足不前的GDP負責。”

然而,在伊坎的投資哲學裏,這種論調大錯特錯。在他看來,他所投資的公司大都是因爲經營管理存在問題,導致企業價值被嚴重低估。他的介入是要幫助這些公司擺脫無能的管理層,提升經營業績,爲股東創造更大的價值。

確實,雖然曾經出現過TWA破產事件,但在與伊坎打過交道的公司中,大多數的投資價值會獲得顯著提升,以至於“伊坎拉昇效應”(指當伊坎透露購買了某隻股票時,這隻股票的價格會立即大幅攀升的現象)後來成爲了華爾街的一個專有名詞。

紐約美林公司的理查德·德累澤(Richard Drezen)表示,無可否認的是,伊坎給美國上市公司治理帶來了深遠影響,尤其是在股東權益方面;促使越來越多的活躍董事開始挑戰企業的高管。

在伊坎的辦公室,陳列着他主要攻擊交易的戰績。幾乎每次成功的絞殺戰後,伊坎都會給自己添一座代表受攻擊公司的“戰利品”。多年前,當被問及何時退休,他總會回答:

“已經有一大票的公司CEO主動提議要給我操辦退休派對了。但是我不能忍受自己的餘生被消磨在佛羅里達的高爾夫球場上。”

2011年,因爲預感到經濟形勢不樂觀,伊坎決定退還外部投資者的全部資金。從那以後,他只以自己的資金進行投資。對此,華爾街出現了一種憂慮情緒,擔心他在隨後的投資中會更加激進。有交易經理表示:

“他是有史以來最有錢的對沖基金經理;他的地位無比超然,就像是狼羣的領袖,沒有誰可以對他指手畫腳。”

伊坎確實有這個資本。2014年,他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25位,個人淨資產達到245億美元,擁有足夠的實力與任何一家大公司較量,當伊坎迅速購入價值數億美元的股票時,即便是蘋果這樣的巨無霸也無法坐立不管,庫克也不得不對伊坎的呼籲做出回應。

“狼王”的世界不好懂

雖然伊坎的投資風格和“股神”巴菲特截然不同,甚至有敵對的味道,但激進主義並不是狼王投資策略的全部,他有時也會投資那些價值被低估的“好公司”。

對於這些公司的管理層,伊坎的面孔要慈祥得多,並非一如既往地要求採取傷筋動骨的改造策略。如果擁有一隻很會下蛋的雞,好好養着它又何妨呢?

2012年11月,伊坎購入了奈飛10%的股份。當時投資者對奈飛增長前景失去信心,股價表現頹靡,伊坎卻表示“事實上我有很多策略能幫助這家公司改善營收”。這一度讓奈飛的CEO裏德•黑斯廷斯相當緊張,在隨後拒絕了“將公司出售”的建議後,心中更是忐忑。

伊坎的反應卻出乎他的意料,不僅暫時擱淺了自己的計劃,還多次替奈飛打廣告。一年後,伊坎出售了其中半數股份,獲利超過8億美元,成爲史上最盈利的股票投資交易之一。到2015年6月全部清空奈飛股票,伊坎在三年時間裏大賺了20億美元。

伊坎對蘋果CEO庫克也是相當的友好。2013年8月,他開始購買蘋果公司股票,當時有媒體評價稱“世界上最貪婪的資本家盯上了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期待着一場好戲上演。

對於是否要“整”庫克這個問題,伊坎的回答是:

“蒂姆•庫克的商業經營才能出類拔萃。我相信,無論他是否遵從我的提議,他都會把蘋果公司經營得非常出色。”

作爲蘋果最積極的啦啦隊員,他除了時常要求庫克進行更大規模的股票回購,似乎並無意要爲難這家“五十年一遇的好公司”。

如果有人想揣測伊坎到底是怎麼想的,那多半會是徒勞。因爲他從來不跟別人商量他想幹什麼,即使是合作伙伴。1987年,奧利弗•斯通在執導電影《華爾街》時曾去拜見了伊坎,於是便有了“如果你想交個朋友,那就去養條狗”這句經典臺詞,它實際上是出自卡爾•伊坎之口。

在2006年曾經與伊坎合作試圖收購時代華納的投資家弗蘭克•比昂迪不無感慨地說道:

“沒人知道他要幹什麼,也許他只是想玩一把。”

他會快速地利用低買高賣策略賺取收益,也會很有耐心地買斷並經營一家並不被外界看好的公司,慢慢等待它升值。

他常常要經過詳細分析之後纔會採取投資行動,但也會“一時興起”豪擲2.14億美元投入一場關於康寶萊公司的“紫禁之巔”逼空大戰,原因只是他不喜歡做空者比爾•阿克曼,後者曾經在一場官司中讓伊坎賠掉了900萬美元。

爲了贏得媒體與聽衆支持,他甚至可以不顧年齡與身體,與阿克曼在CNBC的電視節目上公開吵架。那一天(2013年1月25日)中午,所有交易員都不幹活了,大家打開CNBC看着華爾街最著名、最有個性的兩個對沖基金大佬在電視裏相互怒斥。這一個階段,紐交所的交易量下滑了20%。

近年來,狼王則是和“股神”巴菲特不斷上演爭鋒相對,甚是熱鬧。

2014年,伊坎抨擊巴菲特對可口可樂增發股票毫無作爲;2016年,伊坎在巴菲特愛上蘋果前清空了蘋果;2022年伊坎又在巴菲特投入數十億增持西方石油之際清倉了西方石油。他一會兒暗諷巴菲特把可口可樂董事會當作大學生聯誼會,一會兒又稱巴菲特西方石油的交易就像從嬰兒手裏拿走糖果。

遭遇做空

類似環球航空公司這樣的被伊坎狙擊並拆解的公司近年來已不多見。他出現在媒體報道中更多的是因爲投資於可口可樂、蘋果和西方石油這樣的大企業而獲得豐厚的回報。

只是最近,當年邁的狼王再次進入媒體視野中時候,情況有些不同——以“企業掠奪者”名號叱吒華爾街四十餘年的狼王,這次反被襲擊。

2023年5月2日,曾做空印度前首富阿達尼而引起軒然大波的做空機構興登堡研究公司(Hindenburg Research)發佈了一份報告,稱伊坎企業(IEP)估值被嚴重高估,並利用“龐氏騙局式”的結構來支付股息。

伊坎在1987年成立了IEP,它是一家涉及能源、汽車、食品包裝、金屬和房地產等衆多業務的控股公司。伊坎控制着IEP約85%的股份。公司每年向股東支付每股8美元的股息,並以新發行股票的形式收取股息,其餘投資者以現金形式領取股息。

興登堡在報告中表示,IEP的股票被高估了75%以上,“IEP的交易價格比上次報告的資產淨值高出218%,遠遠高於所有可比公司。”報告中還稱,IEP的56億美元年終淨資產價值被誇大了至少22%。

興登堡認爲,推動IEP股票泡沫的是其15.8%的股息收益率,這是迄今爲止美國大型股公司中最高的。興登堡指責伊坎以股票而不是現金的形式發放股息,並讓IEP出售新股,以滿足股東的支出,從而抬高了股息收益率。

簡而言之,興登堡指責IEP一直在“拆東牆補西牆”,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以製造賺錢的假象。興登堡認爲,作爲華爾街傳奇人物的伊坎犯了一個典型的錯誤,即在面臨持續虧損的情況下使用了過多的槓桿,而這種組合很少有好結果。

報告一出,IEP股價當天收盤暴跌19.95%,創有史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市值蒸發40多億美元。伊坎個人身價也一夜蒸發29億美元。

當天,卡爾·伊坎回應稱,興登堡發佈這份“自以爲是”的報告,旨在以犧牲公司長期股東的利益爲代價獲取利潤,“我們堅持公開披露的信息,我們相信,從長期來看,IEP的業績將會像以往一樣不言自明”。

幾天後,IEP披露,在興登堡發佈做空報告次日,美國檢察官就聯繫該司,要求提供企業管理、資本化、證券發行、股息、估值、市場營銷材料、盡職調查等資料的信息。剛被空頭做空就遭司法部調查,消息一出IEP股價再度重挫。

隨後,伊坎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承認,由於他錯誤押注市場會崩盤,IEP過去6年損失了近90億美元。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IEP開始積極押注市場崩盤,並在隨後幾年變得越來越大膽,還採用了一種複雜的策略,包括做空大盤指數、個別公司、商業抵押貸款和債務證券。監管文件顯示,伊坎的名義風險敞口一度高達150億美元。

然而,隨着市場在美聯儲的大規模刺激措施後迅速從疫情的低迷中反彈,IEP 2020年和2021年的空頭虧損總額高達43億美元。對此,伊坎也不乏悔意,他說:

“永遠不會有完美的對沖,如果我堅持我一直以來堅守的信條,我會沒事的。但我沒有。”

5月24日,“疫情戰神”阿克曼“補刀”老對頭,稱興登堡的做空報告已經“揭穿”了IEP的“底褲”,並暗示股價在跌至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後還有下跌空間。

伊坎的另一個風險是,他在2022年初首次披露了一筆保證金貸款,並將其所持IEP 60%的股份作爲抵押品。興登堡認爲,如果股價暴跌引發追加保證金的要求,迫使伊坎清算部分股份,這可能會導致他的企業破產。

阿克曼在一條長推文中寫道:

“IEP在某種程度上讓我想起了Archegos,在Archegos爆倉事件中,掉期交易對手方因各自對高風險資產敞口相對較小而感到慶幸。但在房子倒塌之前,只需要一家貸款機構打破常規,清算股票或嘗試對沖。在這裏,背鍋俠往往是最後一個清算的貸款人。”

阿克曼這話算是給自己“報仇”了。十年前,阿克曼與伊坎在康寶萊這隻股票上激烈對決,阿克曼一敗塗地,當年CNBC節目上的互撕,更是使兩人之間的敵意達到了頂峯。不過,阿克曼說,他對IEP既不做多也不做空——“只是在遠處觀望。”

7月10日,在被做空兩個月後,IEP披露達成了可能 “保命” 的重組貸款協議:同美國銀行、摩根士丹利等五家銀行達成協議,重組了37億美元的所有個人貸款;伊坎將個人貸款都合併爲一項新的三年期定期貸款。

新協議將伊坎的貸款和IEP的股價做了切割,追加保證金通知不會與股價掛鉤。這使IEP股價在7月收復了一些失地。不過興登堡認爲,伊坎看似得到喘息空間,但大量抵押和三年內全部償貸的新要求讓他未來壓力也大。

8月4日,IEP發佈令人失望的第二季度業績,淨虧損高達2.69億美元,虧損幅度同比擴大了一倍,IEP將部分責任歸咎於興登堡的做空報告。與此同時,伊坎宣佈將季度股息削減一半至每股1美元,並對公司進行調整,此舉被視爲默認做空報告中關於公司高股息的指控屬實。

當天,IEP股價再遭“滑鐵盧”,收跌23%,盤中跌幅最高達37%;狼王個人身家再縮水27億美元,其淨資產跌至78億美元,創下至少十一年來新低,還不到今年4月時的三分之一。

英雄遲暮?

做空事件後,伊坎在一次採訪中表示,他準備與興登堡展開一場鬥爭。

這位87歲的激進投資者淡然面對危機,他說,雖然他沒有料到興登堡會把他作爲目標,但他很享受捍衛自己商業帝國的戰鬥。

他表示:

“人們來問我,‘你感覺怎麼樣?’也許聽起來很奇怪,但這對我並沒有太大影響。這是我的天性。

他補充說:

如果你會爲此感到困擾,你就不應該進入這個行業。

此前阿克曼在狼王被做空後發推諷刺道:“在華爾街,如果你想交個朋友,那就養條(狗的表情符號)。”早些時候他發的一條推文說,伊坎在他的職業生涯中樹敵衆多,似乎沒有任何真正的朋友。

作爲回應,伊坎稱:

“至少我的大多數朋友都死了。他的理由是什麼?”

本月在將股息減半的同時,伊坎還發表了一封信,信中他說,他已經偏離了讓他成名的投資風格,結果適得其反。他發誓要重新專注激進主義,並減少對股市崩盤的押注。“未來我們打算堅持自己的事業,專注於我們的維權戰略”。

即便是十年前,狼王的一丁點舉動都令華爾街倍加警惕。十年之後,是英雄遲暮,還是狼王本色迴歸?值得期待。

但無論如何,沒有永恆的勝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