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期LPR利率年內再度下調,5年期以上LPR利率按兵不動。

8月21日,新一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公佈。其中,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報3.45%,上月爲3.55%;5年期以上LPR報4.2%,上月爲4.2%。

這與此前市場預計的情況有所不同。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下調後,市場普遍認爲8月LPR有可能非對稱降息,5年期LPR報價更大幅度下調的可能性較高。

在今日新一期報價出爐後,不少分析人士紛紛表示8月LPR利率調降不及預期。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本月LPR呈現非對稱下降,從幅度看,1年期LPR下降10個基點符合預期,5年期以上LPR不變低於預期。1年期LPR在3個月內第二次下降,傳遞出貨幣政策加大逆週期調節、助力經濟加快恢復的明顯信號。

1年期下調10個基點

這是1年期LPR利率年內的再次下調。上一次是在6月20日,下調10個基點。

董希淼認爲,1年期LPR 3個月內第二次下降,傳遞出貨幣政策加大逆週期調節、助力經濟加快恢復的明顯信號。

8月15日,三大政策利率超預期下降,MLF、逆回購及SLF(常備借貸便利)分別下降10~15個基點。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1年期LPR利率調降,主要是此前央行調降MLF政策利率,引導銀行金融機構降低實體經濟貸款成本,刺激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促進投資和就業改善,增強內需復甦動能。

7月金融數據多項指標低於市場預期,從結構看,企(事)業單位貸款、住戶貸款均增長乏力。

“7月金融數據較爲低迷,反映出經濟恢復的態勢並不穩固,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仍然較爲疲軟。”在董希淼看來,在這種情況下,再度降低各類政策工具利率,引導LPR繼續下降,具有必要性、緊迫性;與此同時,今年以來,銀行持續降低存款利率、壓降負債成本,銀行有條件穩住甚至減少加點,也是本月LPR下降的直接原因;另外,經濟恢復勢頭不穩固、市場主體融資需求較弱,是本月LPR下降的根本原因。

5年期按兵不動

5年期LPR利率按兵不動則低於市場預期。

8月以來,7天逆回購利率、SLF利率、MLF利率相繼下調,打開了本輪降息通道。這也讓LPR利率降息預期不斷升溫。甚至有不少分析預計,8月5年期LPR調降幅度有可能達到20~25個基點。

對於本月LPR利率按兵不動,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第一財經表示,“今年以來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下行明顯,與MLF利差不斷縮小。考慮到銀行負債端,包括存款利率等比較穩定,銀行利差有所下降,所以本次5年期LPR報價應該沒有達到調整步長。”

8月1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的二季度銀行業保險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情況顯示,2023年上半年,商業銀行累計實現淨利潤1.3萬億元,同比增長2.6%,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4.5個百分點。

董希淼認爲,5年期以上LPR保持不變,有助於商業銀行穩定息差水平,保持利潤合理增長,增強支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持續性和高質量發展的穩健性。

周茂華也表示,5年期報價利率維持穩定,一是反映出國內銀行部分銀行淨息差壓力較大;二是儘管LPR報價基準利率不變,但在首套房貸利率政策動態調整機制影響下,各地因城施策,不少城市的新發放個人首套房貸利率已經明顯低於5年期LPR報價基準利率;三是,維持5年期LPR報價利率穩定,也有助於避免新、舊房貸利率利差進一步擴大的潛在負面影響。

當前,央行已明確提出“指導商業銀行依法有序調整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存量按揭利率的調降已較爲確定。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則強調,存量按揭利率調整已“箭在弦上”,5年期以上LPR報價維持不變應爲其預留空間。在當前居民投資和資產配置行爲發生改變、新發放住房貸款利率已實現大幅下調,但效果較爲有限的情況下,存量按揭利率調降能夠更好的起到穩預期、穩地產、穩信用的作用,且能夠通過降低貸款置換行爲,減少空轉套利風險,規範市場秩序。

降準和降息概率仍然較大

“LPR報價基準利率調降不及預期,但並不妨礙國內金融繼續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周茂華稱。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及研究部總監龐溟認爲,目前,單純使用下調房貸利率等貨幣政策方式,並不能完全地、有效地、根本地解決房地產市場週期性、結構性、趨勢性問題的疊加。只要各地能按照自身實際情況,有步驟、有秩序、有彈性、有差別地調整優化當地房地產政策,有效貫徹因城施策、一城一策、一區一策、分類指導,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跟進中央政府政策推出相關配套措施並確保落地生效,落實好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房地產市場的企穩復甦和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依然可以實現。

8月18日,央行等三部門聯合召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電視會議,會議強調,調整優化房地產信貸政策。要繼續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規範貸款利率定價秩序,統籌考慮增量、存量及其他金融產品價格關係。

周茂華認爲,後續央行有望繼續推出降準、結構性等數量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實體經濟薄弱環節,重點新興領域,保交樓、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基礎設施等方面支持,並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積極發揮金融穩增長作用。

“由於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預計下半年繼續降準和降息概率仍然比較大。”明明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