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經濟參考報

由於歐盟對科技業的監管力度加大,數條新規陸續生效,美國大型科技公司將面臨歐盟監管壓力和鉅額罰單風險。

報道稱,從本週開始,Meta、蘋果、谷歌以及其他大型美國科技公司將面臨歐盟科技新規風暴的第一波衝擊。這些歐盟新規將在未來幾個月內生效,旨在推動大型科技公司更好地監督在線內容,並讓平臺接受更多競爭。根據新規,監管機構有權對這些公司進行定期監督,並有權開出鉅額罰單。

這數百條新規在細節和範圍上與美國近一個世紀前和最近對金融業實施的規定相似。

包括谷歌和Meta在內的多個科技巨頭表示,它們有數以千計的員工緻力於合規工作。微軟則披露自己投入了大量資金用於精心設計合規措施。

“這是科技行業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時刻,”科技業分析師、前投行人士布萊恩·威瑟爾說,“他們正在從實際上的無監管變成重監管。”《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又稱《1933年銀行法案》,是大蕭條時期約束銀行的法律。

歐盟的《數字服務法案》中最嚴格的規則將從8月25日起適用於包括推特在內的至少19個大型平臺,小型平臺將在明年被納入其執法範圍。此外,歐盟尚待生效的科技立法還包括《數字市場法案》和《人工智能法案》。

受監管壓力影響,谷歌擬推出一款關於智能手機互聯網瀏覽器的選擇界面,歐盟希望這一變化將開啓對被廣泛使用的谷歌Chrome瀏覽器的競爭。蘋果公司方面,將允許用戶在iPhone上安裝蘋果App Store以外的應用。Meta正在打造一些工具,允許用戶在某些情況下提出申訴。這是根據一套透明度新規作出的調整,專家們認爲,該透明度新規可能會迫使科技公司改變對其平臺進行干預的方式和時間。

此外,亞馬遜設立了一個新渠道,供客戶標記潛在的非法產品和內容,並將公佈更多有關第三方賣家的信息。TikTok將向用戶提供一個選項,用戶可以選擇讓平臺根據視頻在當地的受歡迎程度來推送內容,而不是根據用戶數據(如用戶觀看過的視頻)進行個性化推薦。這種提供非個性化推薦的要求可能會讓Instagram和TikTok等服務變得不那麼令人上癮。

今年以來,歐盟屢次對美國科技巨頭開出天價罰單,顯示在新的規則壓力下,鉅額罰單風險將成爲大型科技公司面臨的普遍問題。

歐盟隱私監管機構今年對Meta開出一張12億歐元的鉅額罰單,理由是Meta將歐盟用戶數據傳輸到美國。

這也是歐盟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自2018年生效以來,迄今爲止開出的金額最高的一筆罰單。2021年,亞馬遜因違反此條例規定,被處罰款7.46億歐元。負責監管Meta歐盟業務的愛爾蘭數據保護委員會指控Meta公司不顧2020年歐洲法院的裁決,繼續向美國傳輸歐洲公民的個人數據,並要求Meta公司在做出決定後的五個月內,暫停任何向美國傳輸個人數據的行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