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志高空調創始人李興浩因涉挪用“深裝總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款一案被公安機關控制的消息衝上熱搜,不少熟悉志高的家電業內人士扼腕嘆息,不想志高空調再度進入公衆視野會是以這樣的形式。

現在,我們提到空調產品,首先映入腦海的大約是格力、美的海爾、海信、奧克斯等品牌,但在大約10年前,能排入空調前五品牌陣列的還有志高,2010年志高空調企業營收破百億,產品佔據當時市場11%的份額。

當時,是創始人李興浩將志高空調送上巔峯。這位從賣冰棍、賣布頭起家的老闆頗具傳奇色彩和商業頭腦--1990年代,李興浩進入空調維修行業,而當時正是我國改革開放進入快速發展期,房地產商品化改革轟轟烈烈的年代,也正是中國城市第一波空調普及高峯期,市場嗅覺敏銳的李興浩很快發現其中蘊藏的商機,於1994年創辦志高空調,並於當年賣出1萬多臺空調產品,這在當時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

但剛剛打開銷路的志高空調卻遭遇經銷商“跳票”,被騙走價值千萬元的產品,這使得這家初創公司一度遭遇經營危機,但李興浩並未被此打倒,憑藉良好的個人信譽,他向供應商拿到價值800餘萬元的原材料供應,企業生產逐步恢復,危機得以化解。到1999年,志高空調產量達到20萬臺。

進入新千年,以春蘭、華寶爲代表的中國第一代國產空調品牌因種種原因開始沒落,而格力、美的、海爾、志高等企業開始成爲中國空調市場的主導品牌,此時正是中國家庭第二波空調普及期。尤其是在2008-2012年期間,伴隨國家家電下鄉、節能惠民、以舊換新等政策的出臺,空調行業迎來重大利好。2009年,志高全年實現營收62億元,同比增長5.4%;盈利3.14億元,同比增長230%,而志高空調控股主體“志高控股”也於當年登陸港交所。2010年,公司營收破百億,志得意滿的李興浩爲公司制定了5-10年躋身千億俱樂部的宏偉規劃。

但好景不長,2011年國家政策性補貼開始退潮,而透支的空調市場也迎來調整期,這一年志高空調實現營收93億元,同時首度出現虧損1.38億元。

在空調市場的調整期,志高也試圖通過種種變革提升業績,如李興浩將志高空調的管理權交接給做技術出身的鄭祖義,自身退居集團層面;如花巨資請成龍做品牌代言人等等,但這些都沒有挽回志高空調的頹勢。

到2019年,志高控股營收不足34億元,虧損卻高達14億元,公司陷入資金鍊危機,企業開始裁員並變賣資產,如2019年3月志高空調作價2.04億元出售志高暖通設備40%股份,2021年再次作價2.95億元出售該子公司30%的股權;再如,2019年志高空調與粵港澳大灣區產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簽署轉讓協議,作價4.5億元出售其位於佛山的物業資產等等。但這些出售的資產尚未能填補志高的虧空。2022年4月,志高空調上市主體志高控股被取消上市地位。李興浩也多被次凍結股權,並因未履行法律文書的給付業務,被限制高消費。

據相關媒體報道,伴隨志高空調的衰落,李興浩也逐漸從公司經營層淡出。在當地政府的推動下,志高空調的控制權已由原來的“廣東志高空調有限公司”變爲“廣東省志高格物科技有限公司”,而以志高空調總裁肖鳳麟爲代表的管理層,逐漸掌握了志高空調的經營、管理權。

中國空調行業歷經30餘年發展,有過數次高峯低谷,既誕生過耀眼一時卻在時代浪潮中被淘汰的志高、春蘭等品牌,也誕生了大浪淘沙後愈加璀璨的格力、美的、海爾、海信、TCL、奧克斯等品牌。從這些企業的發展歷程來看,這其中離不開時代賦予的機遇,如幾波空調普及浪潮,國家政策重大利好等等,但更離不開企業自身決策的正確性,如以研發、質量等品質效益進行行業破題的格力、美的等頭部企業,如大膽決策,趕上電商紅利的奧克斯。而反觀志高空調,雖然因爲喫到時代和政策紅利而達到高光時刻,卻因自身研發投入不足,產品競爭力不夠,而無法鞏固原有市場份額,而在電商紅利期,也未踩準時點,錯失再度崛起機會,令人嘆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