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天利

近日,華康醫療披露了《關於調整公司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方案及相關文件修訂說明的公告》。在該公告中,華康醫療對前次回覆的部分內容做出了修改及補充,並將募資金額由8億元下調至7.8億元。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但經梳理分析後發現,公司目前仍存在諸多隱憂。首先,應收賬款佔比畸高且可收回性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其次,公司論證可轉債償付能力時將IPO募集所得貨幣資金作爲保障依據的一部分,但同時以相關資金均有特定用途爲由發行可轉債。此外,公司還存在對研發費用的反常態資本化處理。

應收賬款存在較大風險 債券償付能力存疑

據wind顯示,華康醫療2020年-2023年一季度應收賬款及合同資產分別爲5.95億元、8.48億元、13.39億元和16.62億元,存在畸高現象,而同期期後回款比例分別爲45.93%、42.81%、13.17%和4.00%。對此,監管要求公司補充,“發行人應收賬款賬齡結構及是否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相一致,期後回款的計算口徑,期後回款比例較低的原因及合理性,相關壞賬準備計提是否充分”。

華康醫療在報告中的回應主要包括,“醫療淨化系統集成業務項目審計結算週期通常爲2年,竣工結算款及質保金回款週期較長。”“發行人客戶主要爲公立醫院及政府代建機構,資金來源主要爲政府財政資金,近年來財政資金回款的審批流程和付款流程相對較長,但客戶信譽度高,發生壞賬損失的風險較小。”

然而,正如我們在《華康醫療多項財務指標提示風險 賒銷增厚業績可比公司已有“爆雷”先例》一文中所述,公司上述說法或不能有效論證應收賬款的可收回性。從同業企業的過往案例來看,和佳退(原名和佳股份)的經營範圍、商業模式與華康醫療較爲類似,其主要客戶同樣爲公立醫院等信譽度較高的羣體,但最終因應收款項的可收回性、關聯方資金佔用等原因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已於今年6月份進入退市整理期。

因此,高額應收賬款所帶來的風險及影響並不能因客戶信譽度高而完全抵消。即使應收賬款均能夠實現回款,但公司所屬的行業特性決定了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存在滯後現象,與淨利潤之間存在一定差額,因此公司以淨利潤爲依據論證可債轉的可償付性或說服力不足。

根據《註冊辦法》第十三條的規定,可轉債發行人應當結合所在行業的特點及自身經營情況,分析說明本次發行規模對資產負債結構的影響及合理性,以及公司是否有足夠的現金流來支付公司債券的本息。華康醫療給出的測算流程爲,以近三年歸母淨利潤均值乘以可轉債年限,再加上當前的貨幣資金餘額,比較上述之和與可轉債6年本息合計孰高,進而得出可償付的結論。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然而,公司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與歸母淨利潤之間長期存在差額,如下圖所示,2017年-2022年間,華康醫療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長期處於較低區間且多爲負值,淨利潤並不能直接代表公司的當期現金流,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回款情況。

此外,華康醫療現有貨幣資金主要來源於IPO募資所得,大部分已有明確用途,以此論證滿足償付能力或存爭議。正如公司發行可轉債時所述,“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貨幣資金餘額爲5.55億元,其中4.40億元爲已有明確用途的前次募集資金,1.06億元爲受限資金,餘下部分約935.68萬元。公司一季度末貨幣資金餘額雖然較多,但剔除受限部分後,絕大部分後續有較明確的用途及計劃。公司需要通過對外融資滿足本次可轉債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建設的資金需求。”

研發反常態資本化有玄機?踩線補流需關注

從募投資金的去向來看,華康醫療本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7.8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的募集資金淨額擬全部用於華康智慧醫療物聯網雲平臺升級項目、潔淨醫療專項工程項目、潔淨醫療配套產品生產基地建設項目、耗材物流倉儲配送中心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其中,華康智慧醫療物聯網雲平臺升級項目的研發費用投入、工程前期費用、裝修改造投入均被列爲資本性支出。

對此,華康醫療表示,“本次募投項目中‘華康智慧醫療物聯網雲平臺升級項目’投資內容中包含裝修改造投入,爲項目實施場所中研發辦公場地、數據機房、其他配套場地的裝修費用,其中數據機房對靜音、除塵、防靜電、特殊防火、防潮、空氣流通等要求較高,裝修費用較其他區域略高。裝修改造費用是該場所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的必要投入,可在項目建設完成後轉爲固定資產。”

然而,據公司於2022年1月遞交的招股書顯示,當時公司的在研項目中已包括“醫療淨化系統物聯網管理平臺”,且進展情況顯示爲“已完成物聯網系統平臺的研發工作,正在結合設備運行情況對算法進行優化與測試以及UI解決的調整”。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書

同時,在2022年年報中,公司在研項目並未涉及相關表述。因此,公司數據機房或已達到可使用狀態,相關裝修費用計入資本性支出的合理性存疑。

此外,由於會計準則只是從整體上爲指導企業研發費用會計處理提供規則,對研究與開發階段的劃分、開發階段資本化時點的界定較爲模糊,且將上述主要的關鍵判斷事項交由企業執行,這便會帶來一些問題。企業會利用研發費用資本化判定這一手段進行管理運作,儘管其目的及影響因素可能存在差別,但終歸會影響到報表披露的質量,也違背了準則制定的初衷。

從公司歷年研發費用資本化情況來看,華康醫療2020年-2022年資本化研發支出均爲0。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

根據《上市公司證券發行註冊管理辦法》,募集資金用於支付人員工資、貨款、預備費、市場推廣費、鋪底流動資金等非資本性支出的,視爲補充流動資金;資本化階段的研發支出不視爲補充流動資金。華康醫療在發行可轉債募資時爲何一反常態地將研發費用定爲資本性支出?需要注意的是,再融資補充流動性資金30%往往被視爲監管“紅線”。華康醫療此次補充流動資金佔整體募資金額超過28%,若加上研發費用,華康醫療本次募資補充流動金額的實際佔比或超過3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