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的擴張,不斷的開店,這是名創優品一貫的作風。

規模效應下,名創優品也的確取得了一些成果。

8月22日,名創優品發佈了2023財年第四財季及全年未經審計財務報告。財報顯示,截至6月30日的第四財季,名創優品營收爲32.5億元,同比增長40%;報告期內利潤爲5.47億元,同比增長162.4%;經調整淨利潤5.71億元,同比增長156.3%。

財報稱,第四財季收入增長主要原因,國內以及海外業務同步增長。

根據財報數據顯示,第四財季,中國市場收入增長幅度爲39.4%,海外市場的收入同比增幅爲42%。

受此影響,名創優品港股大漲超7%,市值一度創上市以來的新高,最新市值爲531.38億港元。

從全財年業績來看,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的2023財年收入爲人民幣114.73億元,同比增長13.8%。經調整淨利潤爲18.44億元,同比增長155.3%。

財報還顯示,截止6月30日,名創優品的門店數量爲5791家,同比增長592家,環比增長277家。

從營收結構上來看,第四財季,名創優品中國收入爲21.3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幅度爲39.4%。

據悉,中國收入的增長主要來源於門店數量的增長以及單店數量的增長。財報顯示,截止6月30日,名創優品國內門店的數量爲3604家,淨增221家,增幅爲8.8%;單店的收入同比增長約爲30.8%。

海外市場的收入爲11.15億元,同比增長幅度爲42%,來源同樣是因爲門店的增長以及單店利潤的提高。財報顯示,截止6月30日,名創優品的海外門店數爲2187家,本季度淨增56家。在開店增速上,海外市場有些放緩。

但是,從收入佔比結構上,海外市場的收入貢獻了第四財季總收入的34.3%,而上一季度該比例爲27.1%。

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曾經給名創優品制定過一個“百國萬店千億”的目標,而在產品邏輯上,名創優品一貫奉行“三高”與“三低”的策略,95%產品零售價格低於50元,也讓名創優品被貼上了“十元店”的標籤。

對於名創優品的高性價比策略,葉國富曾驕傲的說道,“我們抄了經濟形勢不好的底,經濟形勢越不好對我越有利。”

在這種思維下,葉國富開啓了大擴張之路。但是,對於零售品牌而言,邊際效應始終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十年之前,瘋狂開店導致的企業衰敗曾在不少服裝企業應驗過,包括曾經被稱爲“中國版ZARA”的拉夏貝爾都市麗人等。

也許葉國富也意識到了相關的問題,所以名創優品提出了“超級品牌”的目標,進行品牌升級。但是對於該品牌來說,一時間想撕掉“十元店”的標籤還是有點難。

此外,有媒體統計,2019年至2022年,名創優品的單店收入處於下滑狀態,其單店收入分別爲270萬元、220萬元、190萬元,而2022年則與2021年基本持平。因此有加盟商也曾抱怨,加盟名創優品越來越賺不到錢,近兩年甚至還是虧錢的。

另外還需注意的就是高管的高位減持,資料顯示,2023年3月31日,名創優品執行董事、執行副總裁李敏信減持名創優品141萬股,套現60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405萬元,此前獨立非執行董事朱擁華也曾減持該公司股份。

綜合而言,侃見財經認爲,雖然葉國富屢創商業奇蹟,名創優品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邊際效應”始終是一個魔咒,因此名創優品需要繼續推動品牌升級,持續強化單店營收水平,合理規劃開店數量,以防掉入邊際效應的“陷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