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於單晶迭代多晶+大尺寸迭代小尺寸雙重技術迭代,光伏單晶爐行業近年快速增長。隨着N型硅片放量,低氧型、超導磁場單晶爐正引領行業新一輪技術變革,有望打開更大市場空間。

作爲硅片拉晶環節核心設備,光伏單晶爐價值量較高。據連城數控(835368.BJ)相關公告,單晶爐價值量約爲1.2億元/GW,在硅片生產設備中的價值量佔比達60%-70%。浙商證券稱,在超導磁場滲透率從0%提升至 40%的基礎假設下,預計2022-2025 年光伏單晶爐市場空間有望從225億元提升至332億元,CAGR達14%。

大尺寸硅片帶來替換需求

此前,主流單晶爐熱屏內徑一般不超過300mm,多在270mm左右,適合直徑爲223mm的166mm硅片。隨着技術的迭代升級,硅片尺寸不斷“長大”——182mm硅片的直徑爲247mm,接近老舊產線可兼容尺寸的極限值;210mm硅片的直接爲295mm,已完全不能適應原有的設備尺寸。

從市場份額來看,大尺寸硅片在2023年將基本替代小尺寸硅片產品。CPIA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直徑247mm的182mm硅片、直徑295mm的210硅片合計佔比已達82.8%,預計2023年大尺寸硅片佔比將達93.2%。

根據單晶爐型號的不同,1200型及以下爐型最高適配166mm硅片;1400/1450爐型部分可以通過更換熱場的方式生產182mm硅片,但同樣受爐腔體積限制,幾乎無法生產210mm硅片;1600爐型則最高適配230mm硅片。

由於爐體形狀已經決定爐腔尺寸,爐型之間的差異無法消除,因此單晶爐設備只能上新迭代。中金公司預計,2022年起, 3-5年內存量有1萬多臺單晶爐將被淘汰。

東北證券,截至2023年2月初,全市場1600爐型設備僅對應約200GW的210mm硅片產能,但集邦諮詢數據顯示,2023年大尺寸硅片產能達792.4GW,其中210尺寸產能達到320.8GW。1600爐型單晶爐潛在需求較大。

鑑於國內1600單晶爐供應商僅三到四家,具備相關技術的企業有望率先搶佔市場。

奧特維(688516.SH)目前產品主要是1600直拉式單晶爐,可拉制12英寸、N型晶棒,具備全程自動化能力。根據公司披露的銷售情況,1600爐型客戶包括天合光能合盛硅業等。

2021年12月,連城數控與俄羅斯EnCORE集團簽約N型光伏硅片項目。據悉,該項目竣工後將是歐洲最大的單體1600爐型單晶工廠,也是歐洲規模最大最先進的光伏硅片工廠。

此前在2020年,京運通(601908.SH)技術中心已成功研發出用於光伏行業的JD-1600全自動單晶爐,同年8月5日首棒12英寸晶體成功下線,標誌着該設備全面投入市場。

N型硅片放量,單晶爐再迎技術變革

隨着N型電池市佔率穩步提升,N型硅片需求加速爆發。CPIA數據顯示,預計2023年N型硅片滲透率爲15.1%,2030年將攀升至48.3%。

N型硅片對含氧量和純度要求比P型高,但N型硅片在生產過程中,氧會融入硅溶液,造成晶體裏含有較多的氧,容易產生由原生氧造成同心圓、黑芯片問題。

一般而言,頭氧(單晶硅棒的頭部氧含量)含量越低,少子平均壽命(少數載流子壽命)越長。若頭氧含量在12%-13%,少子壽命在6000-8000µs以下的佔比將近60%;若頭氧含量≤10%,少子壽命在8000-10000µs以上的佔比將近70%。

爲降低單晶硅棒的氧含量,現階段增加磁場是有效解決方案之一,並且該方案具備一定的經濟性。

據悉,在單晶爐外側施加強磁場,可抑制硅熔體的熱對流,降低晶體的雜質含量,解決氧含量過高、氧分佈不均勻的問題,從而將含氧量降低到7ppma行業標準,提升製成電池後的轉換效率。

東吳證券測算,以182mm尺寸72片組件、轉換效率24.3%爲例,單晶爐超導磁場可將電池轉換效率提高0.1%~0.5%,組件環節可多盈利約1900萬元/GW。此外,單晶爐超導磁場可多利用5%的頭尾料,相當於節省5%的電費,組件環節可節省電費成本約400萬元/GW。

從回本週期來看,浙商證券按照100萬元/臺價格測算,綜合考慮坩堝、組件價格等,設備回本週期約3.1年。

東吳證券預計,2025年低氧單晶爐市場空間超200億元。目前,相關設備廠商正在加緊推出低氧型單晶爐產品。

2023年7月,晶盛機電在投資者調研中表示,公司第五代單晶爐已簽訂約3500臺設備訂單,預計2023年配置近300臺超導磁場(超導磁場需另外購買)。據悉,2023年晶盛機電超導磁場設備價格約150萬元/臺,2024年有望降至100萬元/臺。

奧特維子公司松瓷機電的新型低氧單晶爐SC-1600-LO₂未增加超導磁場,僅通過熱場設計等進行優化,同心圓可降低50%,實現氧含量降低24%以上,試驗線驗證數據電池片效率提升0.1%,預計價格約150萬元/臺。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