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24日電 (記者 趙建華)月初,中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公佈10項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稅費優惠政策。國家稅務總局隨即發佈28條便民辦稅繳費舉措,重點支持以民營企業爲主體的廣大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

隨後,全國各地稅務機關開始向納稅人精準推送稅費優惠政策,確保紅利直達。浙江寧波一家生物信息公司是衆多受益者之一。這家公司負責人劉炳憲介紹,公司正在計劃上市,稅務合規情況更加重要。稅務局提供的退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應收賬款變動等稅務信息,都非常及時、必要,幫助公司解決了涉稅難題。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朱青教授表示,國家稅務總局此次推出了專門服務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便民辦稅繳費舉措,爲民營經濟實體“量身定做”,針對性強。

數量龐大的民營企業中,不乏科技創新的佼佼者。本輪稅費優惠中,作爲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的專項優惠政策——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被進一步優化,這將直接增加企業流動資金、減輕運營壓力。

今年7月,全國超過30萬家企業享受到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費減免。河北石家莊一家電子公司的財務會計白濤介紹,7月申報享受到了5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優惠,這對生產、研發經費都有很大幫助。

近年來,中國不斷優化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政策力度不斷加大,提升了扣除比例、擴大了受益主體範圍。同時,享受政策時間大幅提前,激發了公司的創新活力。

西南財經大學劉蓉教授分析,稅費優惠政策帶來的利好顯而易見。企業在政策享受時間的選擇上更加自由,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主選擇當年7月、10月預繳申報,或者在次年年度彙算清繳時統一享受。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和資金鍊較爲緊張的企業,新增7月申報期讓企業能夠提早兌現政策紅利,讓企業擁有更充足的現金流,有效緩解資金壓力。

對於急需用錢的小微企業,稅務機關將企業納稅信用推送給銀行,幫助他們降低融資門檻。國家稅務總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小微企業通過“銀稅互動”獲得銀行貸款498萬筆,貸款金額超1.45萬億元,同比增長41%,助力民營企業緩解融資難題。

安徽安慶一家紙塑包裝公司遭遇資金短缺難題後,藉助納稅信用,以更低的利率從銀行融資420萬元。在安徽省,稅務機關根據企業涉稅的申報、繳納、評估、稽查等情況,開出了一份激勵名單。截至7月底,對名單上的企業,銀行將信貸利率比市場平均利率下浮近三成,授信金額近925.46億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汪德華表示,中小微企業的生產、投資活力尚未完全恢復。“銀稅互動”給予中小微企業融資支持,能幫助他們更快恢復和擴大業務、增強活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