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日本於8月24日下午啓動福島核污水排海,引發全球持續廣泛關注和熱議,包括中國在內的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對一意孤行、自私自利的日方行爲表示強烈憤慨。

而在憤慨之餘,也有不明就裏的民衆陷入恐慌。尤其受到韓國等部分海外市場出現食鹽搶購消息影響,國內部分地區有市民開始囤鹽。

面對風險和危險,恐懼是人類的天性,但慌張不是,慌張皆因準備不足。

福島核污水排海,日本以一己私利凌駕於全球民衆的長遠福祉之上,把核污染風險轉嫁到周邊國家和全球海洋生態,風險是無疑的,憤慨也是必然的。

但在憤慨的同時,我們不必恐慌,因爲我們有信心和能力應對日本核污水排海帶來的各種不確定性。嚴格的檢驗檢疫措施和充足的物資保障,是戰勝外來風險的兩大保障。

以食鹽爲例,市面上出現不合理搶購苗頭伊始,北京、廣東等多地商務主管部門和中鹽集團迅速發聲,強調食鹽產能和儲備充足,號召民衆不信謠不傳謠,按需購買理性購買。

不只是食鹽,從海洋生態到食品安全,日本強行核污水排海的危害顯而易見,民衆的擔憂理所當然。而解決民衆的擔憂,對外持續抗議嚴正交涉,對內則需要一整套保障舉措。

從生態底層,國家高度重視日本福島核污水排海問題。2021年、2022年先後組織開展了我國管轄海域海洋輻射環境監測,摸清了相關海域海洋輻射環境的本底情況未見異常。目前,2023年度和後續有關監測工作持續加強,及時跟蹤研判福島核污水排海對我國海洋輻射環境可能的影響。

從食品尤其水產進口監管維度,海關總署決定自2023年8月24日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爲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而在市場監管部門的監督執法之下,民衆只要在以後的消費中選擇正規渠道,安全風險就會被控制在最低範疇。

更有底氣的層面在於,得益於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紅利,無論自給自足還是調配進口源地,民衆消費所涉及的食鹽、水產等,我們已經有多元的渠道選擇,合理的供給結構,充足的戰略儲備。

福島核事故是迄今全球發生的最嚴重核事故之一,國際上沒有以排海方式處理的先例,更缺乏經過科學和實踐檢驗、確證“安全無害”的排海技術。日方以不科學的姿態危及全球人類,我們就要用科學的應對措施防範風險。

科學的最簡單落腳點,無外乎判定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加強海洋環境監測、提高商品鑑別能力,是必要的。而從信源不明的社交羣“人云亦云跟風囤貨”,是徹徹底底的不必要。

不要恐慌,除了盲目和浪費,恐慌還容易掉進又一個別有用心的陷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