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玲答北京日報:6大因素或使美元霸權受到重創

金磚峯會實現了歷史性擴員。金磚峯會約翰內斯堡宣言強調鼓勵金磚國家同其貿易伙伴在開展國際貿易和金融交易時使用本幣的重要性,並責成財長、央行行長研究金磚國家本幣合作、支付工具和平臺,於下次峯會前提交報告。

“去美元化”進程正在加速。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8月25日舉行以“金磚國家峯會與交流合作”爲主題的第166期“經濟每月談”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執行局副主任陳文玲回答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提問時表示,雖然美元當前仍然是全球主導貨幣,但“去美元化”是一種長期趨勢,從美國國內到世界各國都出現了明顯的“去美元化”推動因素,成爲不約而同的選擇。

陳文玲指出,“去美元化”進程下,美元最終成爲與歐元、人民幣“三足鼎立”的貨幣,可能是一個長週期的過程。她列舉說,到2022年末,美元在國際貨幣儲備中的佔比爲58.4%,比重始終在60%左右徘徊。美元在結算貨幣中佔比達85%到88%,比重更高;在貿易結算中的比重則爲41.3%。陳文玲說,美元無疑仍是當前全球主導貨幣,與二戰後佈雷頓森林體系確定的美元國際貨幣地位有直接關係,是一種延續使用的慣性。

“從長週期看,美元還是走在下行通道上。”陳文玲說,1945年佈雷頓森林體系確立時,35美元可兌換1盎司黃金,目前已接近2000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美元貶值達到近60倍,美元在長週期處於貶值通道中,雖然美聯儲11輪加息使美元升值,但之後還會進入下一個貶值通道。

此外,按照美國經濟學家的測算,和佈雷頓森林體系創立時相比,美元已失去了97%的購買力。

陳文玲指出,在金磚國家和新興經濟體推動本幣結算的同時,未來美元受到重創或者主導地位加速衰弱,可能有6個方面的因素推動。

第一是美國國內的推動。美國國內已經興起重回佈雷頓森林體系的潮流,11個州把黃金和白銀作爲和美元同等的貨幣,7個州賦予黃金法律貨幣的地位,43個州免除了金銀的銷售稅。爲了迴歸佈雷頓森林體系,提高金銀和美元的比重關係,美國50個州中的43個州已經開始了準備工作。因此,推動因素首先來自美國國內。

第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月發佈的報告,110個國家已採取一種或者多種形式“去美元化”。儘管“去美元化”是一個歷史過程,但這個歷史過程已經開始。

第三,各個國家的央行正加快增加黃金儲備,2022年達到歷史最高峯,今年比2022年又有大幅度增長。中國的黃金儲備排在全球第6位,排在第1位的美國儲備有8133噸,德國第2位,俄羅斯增長較快,排在第4位。

第四,151個國家的央行已經推出或研究推出數字貨幣,數字貨幣在認同建立規則、相互對接完成後,對美元主導貨幣的地位會有比較重大的衝擊。

第五,全球已建立30多個繞開美元的結算體系,其中包括俄羅斯、中國、伊朗以及歐洲的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多國。美元結算用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體系來遏制打壓制裁其他國家的歷史會加快終結。

第六是“石油美元”開始鬆動,沙特、伊朗、俄羅斯等產油國開始使用人民幣或盧布結算石油和天然氣。美元綁定石油的體系已開始鬆動。

“上述途徑都是打破美元霸權的途徑,金磚國家和新興經濟體推動本幣結算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陳文玲強調,這些“去美元化”的推動因素並非各國事先商量和事先設計,而是美國利用美元霸權“收割世界”,美元貨幣政策對世界產生重大外向溢出效應且大部分爲負面的情況下,各個國家不約而同的選擇。

陳文玲說,選擇使用美元是各國對美元認同和對美國霸權及國家地位認同的體現,現在出現不認同,紛紛推動“去美元化”,也是對美元霸權的不認同和對美國信用的不認同,這是一個長週期的趨勢,現在已經開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