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福島核污染水排放一天後,日韓漁業已經感受到了明顯的負面影響。

東京都中央批發市場網站公佈的數據顯示,8月25日豐洲市場新鮮青森金槍魚的均價較一日前暴跌24%,每公斤價格目前爲9383日元,約467人民幣。

而中國對日本的海鮮進口禁令是導致價格暴跌的最重要因素。貿易數據顯示,中國是日本2022年海產品出口的最大單一市場,出口額爲871億日元,最受歡迎的產品包括扇貝、金槍魚、海膽、鯛魚和海蔘等。

日本漁業已經遭殃

日官員:原以爲只限福島等地產品

據財聯社,有消息人士稱,北海道一家專門向中國出口海產品的公司計劃關閉並已經解僱了20名員工。東京的水產品貿易公司Hosen Co.的總裁Gen Komori表示,對中國的出口已經被切斷,公司必須轉向歐洲、美國和東南亞市場。這很艱難,但別無他法,專門做中國生意的公司已經難以爲繼。

日本長崎縣水產養殖加工公司橋口水產的一名代表指出,該公司約十分之一的產品出口到中國,而福島核污染水排放導致的中國禁令將使公司損失數億日元的銷售額。他呼籲日本政府補償公司的這一損失。

漁業分析師Momoo Odaira則表示,7月中國收緊檢驗標準後,日本漁業的銷量就已經開始下滑。現在,冷凍產品和加工產品也被拒之門外,在日元疲軟的情況下,日本漁業還得不到出口增長,影響巨大。

據環球網援引日本《每日新聞》報道,在25日記者會上,日本農林水產大臣野村哲郎就中方措施宣稱“非常喫驚,完全沒有預料到”。

關於中國的進口管制措施,野村承認,這讓日本政府此前設定的出口目標變得難以實現,出口總量的減少肯定無法避免。他說,“本以爲(中方)措施會限定在福島等部分地區”。

另一方面,報道稱,野村還說,他對中方進口管制措施表示“極爲遺憾”,日本政府已向中方提出交涉,要求立即撤銷。針對中方有關措施,我駐日本大使此前已表明立場。

韓國多個領域出現連鎖反應

俄將加強對日本水產品檢測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8月24日13時,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啓動核污染水排海。由於日本強推核污染水排海,越來越多的韓國人不願意再購買水產品,餐飲業等多個領域都出現了連鎖反應。

在韓國仁川市知名的景點月尾島,可以一覽韓國西海岸風光,同時品嚐各種水產品。這裏的一條美食街上,光是生魚片店就有數十家,原本在暑假期間很多店鋪客流量曾有所增加,但是昨天日本啓動排海後生意又急轉直下。部分店主甚至流露出絕望的情緒,準備把店鋪改成刀削麪館等。很多普通的餐廳也開始擔心銷售額受影響,考慮從菜單中去掉魚類。不過在韓國食材價格普遍高漲的情況下,海鮮算相對便宜,一旦更換菜單很可能會加大經營成本。

實際上,自日本預告要排放核污染水以來,韓國的水產品消費就持續低迷,今年中秋節前,部分地區預售的幹黃花魚禮盒銷量已經較去年同期減少了六到七成。零售業界人士指出,排海之後海鮮的消費還會加劇萎縮,大型超市正忙於制定對策,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行爲徹底打亂了韓國中秋節的商品供應。同時,排海給今天起在韓國多地舉辦的秋季海鮮慶典帶來不利影響,預計參與人數將大幅下降。包括月尾島在內,韓國多個海濱景點也對今後的旅遊業前景感到悲觀。

目前針對核污染水排海,韓國除了加強海洋和水產品的放射性物質檢測之外,並未追加其他的應對措施。不僅如此,檢測的設備和人力嚴重不足,水產品檢測項目也僅限於放射性碘和銫等,尚未包括備受關注的氚元素,令民衆質疑韓國的應對誠意。從本週二開始,反對排海的抗議示威在韓國各地持續升溫。明天,韓國四大在野黨還將在首爾市舉行規模空前的阻止排海集會,相關人士強調,韓國的國民將與國際社會一起持續發聲、反對排海,直到日本停止這一錯誤行爲爲止。

此外,俄羅斯聯邦獸醫和植物衛生監督局在當地時間24日發表聲明說,俄羅斯與許多國家一樣關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對食品安全的影響,因此將對從日本進口的魚類和海鮮的放射性參數加強監管。該機構表示,“如果檢測到過量的放射性物質,將對來自日本的此類貨物供應採取限制性措施。”

中國常駐國際原子能機構

代表團發言人發表談話

據央視新聞,中國常駐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團發言人24日發表談話,強烈譴責日本當日單方面強行啓動福島核事故污染水排海,認爲日方此舉嚴重損害國際原子能機構權威和公信力,嚴重損害周邊國家人民健康和海洋環境權益,嚴重損害全球核能事業安全與發展利益。

發言人表示,日本福島核污染水處置是重大的核安全問題,具有跨國界影響,絕不是日本一家的私事。自人類和平利用核能以來,人爲向海洋排放核事故污染水沒有先例,也沒有公認的處置標準。12年前發生的福島核事故已經造成嚴重災難,向海洋釋放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質。日方不應出於一己之私利,給當地民衆乃至世界人民造成二次傷害。

發言人指出,日方利用國際原子能機構上個月發佈的綜合評估報告,大肆渲染核污染水安全無害。事實上,國際原子能機構對福島核污染水排海方案的評估是基於日本單方面委託而開展的,屬於技術援助和諮詢評估性質,不具有國際法效力,不能賦予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計劃任何合法性和正當性。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評估範圍受到日方嚴格限定,不包括排海以外的其他可能處置方案,也不包括核污染水淨化裝置的有效性和長期可靠性;評估方式主要基於日本單方面提供的數據和資料作出判斷,僅對日方單方面採集的少量核污染水樣本開展實驗室間比對分析;在數據真實性和信息準確性有待確證、取樣獨立性和代表性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得出的評估結論缺乏充分的科學依據和事實依據,存在較大的侷限性和片面性。

發言人強調,日方強推核污染水排海是將風險轉嫁給全世界,將傷痛延續給人類的子孫後代,成爲生態環境破壞者和全球海洋污染者,侵犯各國人民健康權、發展權和環境權,違背自身道義責任和國際法義務。中方敦促日方立即停止這一錯誤行動。

編輯|王月龍 杜恆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