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2023.8.21-8.25)新能源細分板塊行情回顧。本週風電指數(866044.WI)下跌6.02%,跑贏滬深300指數4.04個百分點。截至本週,風電板塊PE_TTM估值約20.46倍。本週申萬光伏設備指數(801735.SI)下跌5.59%,其中,申萬光伏電池組件指數下跌5.67%,申萬光伏加工設備指數下跌5.55%,申萬光伏輔材指數下跌4.40%,當前光伏板塊市盈率約14.25倍。本週儲能指數(884790.WI)下跌5.98%,當前儲能板塊整體市盈率爲26.51倍;氫能指數(8841063.WI)下跌4.10%,當前氫能板塊整體市盈率爲17.11倍。

本週重點話題

風電:歐洲海纜巨頭獲得超級訂單。8月22日,歐洲電纜巨頭Prysmian在官網披露其獲得了約45億歐元的海纜和陸纜意向合同。Prysmian獲得的本項合同主要包括三個項目,分別是德國BalWin1和BalWin2海上風電項目的聯網工程,以及D34地下電纜項目。BalWin1和BalWin2海上風電項目容量分別爲2GW,採用±525 kV的直流輸送方式,兩個項目送出工程的輸送距離分別爲358公里和376公里,每個項目包括採用XLPE絕緣的銅芯海底電纜、採用P-Laser絕緣的陸上地下電纜部分,以及金屬迴路電纜和光纖電纜。目前,歐洲正在大力推進海上風電的2GW外送方案,歐洲輸電巨頭TenneT推出“The 2GWProgram”,即單個換流站容量2GW以及配套±525kV直流海纜外送的方案;按照TenneT的計劃,在2031年之前,TenneT將在荷蘭和德國北海海域14座高壓直流換流站和直流海纜系統,每座對應的容量2GW,對應28GW的海上風電項目,部分項目外送海纜長度超過200公里。國內方面,柔直外送還處於發展的初期,隨着海上風電開發規模化、離岸化發展,未來柔直外送也是比較明確的產業趨勢,屆時,送出海纜的技術難度和可靠性要求將會明顯提升,推動國內海纜格局的優化。我們認爲,中長期看,國內海纜龍頭企業具有較大的成長空間,未來也有望獲得類似當前歐洲海纜企業的超級訂單。

光伏:梅耶博格上半年虧損程度擴大,產能擴張重心向美國轉移。近期,歐洲光伏組件製造商梅耶博格發佈2023年半年報,上半年公司營收0.97億瑞士法郎,同比增長約70%,EBITDA爲-0.43億瑞士法郎,淨利潤爲0.65億瑞士法郎,虧損程度擴大。其中組件業務收入0.93億瑞士法郎,對應的銷售均價爲0.45瑞士法郎/Wp,較2022全年0.5瑞士法郎/Wp的銷售均價有所下降。根據公司披露信息,一季度公司組件銷售價格與2022年基本持平,通過生產規模的擴大實現了毛利率的提升,但二季度以來由於組件價格的下降,公司盈利情況惡化。公司宣稱,目前公司產能擴張的重心將會在美國,公司計劃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和亞利桑那州投資建設2GW的電池和組件產能,並計劃於2024年四季度投產,屆時公司電池組件的產能規模將達到3.4GW。公司同時宣稱,歐洲對本地光伏製造缺乏足夠的市場保護,目前歐洲市場面臨中國低價光伏組件產品的衝擊,待歐洲市場環境滿足可持續經營的條件時,公司將隨即開啓產能擴張。我們認爲,梅耶博格是歐洲主要的光伏電池和組件生產企業之一,也是歐洲重點扶持的光伏製造企業,在歐洲扶持本土光伏製造的背景下,梅耶博格大幅虧損且將產能擴張重心轉移美國可能對歐洲光伏貿易政策造成負面影響。

儲能&氫能:美國大儲裝機提速,7月新增投運1.51GW。EIA公佈月度發電機組初步統計數據,我們加總計算7月美國大儲新增投運規模達1.51GW,接近上半年投運規模(1.79GW),大儲項目投運明顯提速。一季度美國大儲裝機受到壓制,新增投運功率僅0.42GW,主要由於供應鏈問題和併網排隊的拖累;6月、7月裝機明顯提速,1-7月美國大儲新增投運規模共計3.31GW。根據EIA統計,預定於8-12月投運的大儲項目功率共計6.32GW,若實際投運規模與規劃一致,則全年新增投運儲能規模9.63GW,較2022年(4.14GW)翻倍以上增長。從6-7月投運數據、以及後續規劃數據來看,下半年美國大儲裝機投運情況較上半年或將有明顯改善,全年裝機倍增可期。具有海外業務積累的大儲PCS、集成企業業績有望受益。

投資建議。風電板塊:看好風機板塊競爭格局的優化以及風機企業加速出海,建議關注明陽智能、三一重能、運達股份等,同時看好逐步打開海外市場且估值具有吸引力的管樁和海纜龍頭,包括大金重工、東方電纜等。光伏板塊:光伏主產業鏈整體呈現競爭加劇的態勢,未來的競爭格局和盈利水平仍待進一步觀望,建議關注滲透率正在快速提升的N型電池環節,包括捷佳偉創、鈞達股份等。儲能&氫能板塊:儲能產業鏈需求火熱的同時,競爭也存在加劇的傾向,建議關注各環節技術和資金實力強的頭部公司,包括鵬輝能源、科華數據、陽光電源等。氫能產業爆發在即,綠氫電解槽有望先行,建議關注電解槽相關彈性標的昇輝科技、華電重工等。

風險提示。1)電力需求增速不及預期的風險。風電、光伏受宏觀經濟和用電需求的影響較大,如果電力需求增速不及預期,可能影響新能源的開發節奏。2)部分環節競爭加劇的風險。在雙碳政策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涉足風電、光伏製造領域,部分環節可能因爲參與者增加而競爭加劇。3)貿易保護現象加劇的風險。國內光伏製造、風電零部件在全球範圍內具備較強的競爭力,部分環節出口比例較高,如果全球貿易保護現象加劇,將對相關出口企業產生不利影響。4)技術進步和降本速度不及預期的風險。海上風電仍處於平價過渡期,如果後續降本速度不及預期,將對海上風電的發展前景產生負面影響;各類新型光伏電池的發展也依賴於後續的技術進步和降本情況,可能存在不及預期的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