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信達”,01395.HK)上半年收入總額同比下滑,原因何在?

8月29日,中國信達披露了2023年上半年業績。盈利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信達實現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0.676億元,同比下降4.406億元,降幅9.8%;年化平均股東權益回報率(ROAE)4.50%,年化平均總資產回報率(ROAA)0.56%。

歸屬於股東淨利潤下滑背後,是其收入總額的下滑。2023年上半年,中國信達收入總額爲342.977億元,降幅爲16.9%。

對於收入總額的下滑,中國信達在年報中指出,主要是因爲存貨銷售收入、不良債權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及以攤餘成本計量的不良債權資產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部分被利息收入的上升所抵銷。

剖析財報可見,三個導致中國信達收入總額下降的原因中,存貨銷售收入降幅最大,由2022年上半年的70.390億元下降69.7%至21.328億元。存貨銷售收入下滑,主要是由於2023年上半年信達地產交付項目規模同比減少,房地產銷售收入下降。房地產銷售毛利潤率由2022年上半年的15.9%下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15.0%。

公開資料顯示,信達地產是中國信達旗下房地產平臺,在中國信達不良資產處置業務中,起到“項目操盤主體、投後管理抓手、不動產投資顧問”的作用,通過股權併購、操盤代建等方式盤活問題不動產,挖掘並提升資產價值,爲資產處置和變現提供渠道。

不良債權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方面,中國信達由2022年上半年的62.233億元下降54.4%至28.363億元。其中,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收購的不良債權公允價值變動由2022年上半年的47.139億元下降14.1%至2023年上半年的40.501億元,分別佔相應期間收入總額的11.4%及11.8%。

攤餘成本計量的不良債權資產方面,中國信達以攤餘成本計量的不良債權資產收入包括收購重組類不良債權資產產生的利息收入和處置損益,由2022年上半年的55.497億元下降29.5%至39.121億元元,分別佔相應期間收入總額的13.5%及11.4%。中國信達指出,下降主要是該公司主動調節資產結構,收購重組類不良債權資產規模相應下降所致。

資產負債規模方面,中國信達資產負責雙雙“縮表”。截至2023年6月末,中國信達總資產規模15940.093億元,較2022年末下降1.36%;總負債規模13780.519億元,較上年末下滑2.1%。

展望未來,中國信達管理層在財報中指出,結構性問題和週期性矛盾交織疊加,國內外風險挑戰加大。預計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規模仍處於增長期,涉房貸款資產質量持續承壓,問題金融機構改革化險提速,全面註冊制下股票退市常態化。中小企業面臨需求不振、訂單萎縮、開工不足、銷售不暢、拖欠賬款等經營困難。房地產企業及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仍面臨較大的債務壓力。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應準確把握新時代下的職責使命,在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盤活存量資產等方面做出更大貢獻。”對於未來,中國信達管理層表示,將進一步加大不良資產主業投入,鞏固不良資產主業核心地位;全面推進經營模式創新,建設開放包容的不良資產生態圈;持續強化內控合規管理,提升核心業務能力。

中國信達成立於19994月,是經國務院批准,爲有效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體系穩定、推動國有銀行和企業改革發展而成立的首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20106月,中國信達改製爲股份制公司,20124月,該公司引進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UBS AG、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和渣打銀行四家戰略投資者。20131212日,中國信達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爲首家登陸國際資本市場的中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