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 黃子瀟 深圳報道

8月29日,瑞銀證券A股研討會的媒體分享會上,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表示,4月份以來,受全球經濟疲軟影響,外需明顯減弱,全球電子產品下行週期仍在底部。雖然電子產品等領域疲軟,但仍存在亮點,比如中國的汽車銷售出口仍然保持強勁。

她進一步表示,企業信心的重拾是一個現實問題,最爲關鍵的是訂單的增加,現金流的穩定和利潤的增長。單純依靠減稅或降息等措施,提振信心的效果上會相對有限。

匯率方面,瑞銀預計人民幣兌美元的走勢將略有升值。考慮到美聯儲加息週期臨近結束,加之美國經濟轉弱,預計美國國債收益率到年底會略下降,因而美元或將貶值。短期內人民幣仍面臨貶值壓力,但央行對跨境資本流動的有效管控廣受認可,人民幣匯率有望在年底回升。

挑戰與機遇並存 長期發展空間廣闊

針對人口老齡化、產業鏈轉移以及科技限制等議題,汪濤認爲,中國目前並未面臨人口瓶頸。從長遠來看,勞動力市場仍存在潛力,因爲一部分勞動力尚未有效地從農業領域轉移。

同時,產業鏈轉移並非短期出口下降的主因,更多是歸因於全球科技產品的下行週期仍在探底。由於中國產品具有相當強的競爭力,若能持續擴大對外開放,仍然能夠保持出口的相對優勢。

目前,中國在高端科技領域確實受到某些外部限制,這使得創新和突破變得更加具有挑戰性。然而,國內尚未全面升級的生產力水平,反倒意味着在衆多領域的科技廣泛應用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例如自動化、機器人應用、數字經濟和新能源轉型等領域。

因此,儘管短期面臨困難,也無需過於悲觀。從長期來看,仍然存在着許多機會和潛力。

房貸利率下調工作,需有序、公平、合理推進

瑞銀大中華金融行業研究主管顏湄之表示,今年A股行情中銀行業的表現相對平淡,銀行板塊稍微領先於MSCI(中國)指數,漲幅約爲0.4%左右,但整體仍下跌了6%。

有趣的是,A股銀行與港股銀行的行情正好相反。在早些時候,內地市場較爲樂觀時,A股銀行表現疲弱;而當預期下調時,A股銀行表現更好,形成了與港股銀行的對比。

近期,金融房地產支持、印花稅下調等一攬子政策陸續出臺。雖然政策預期尚未在市場兌現,但在逐步落實的過程中會對經濟產生積極影響,通過居民財產性收入的提升,最終利好銀行業。此外,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使用等一系列計劃,在緩解企業融資和流動性壓力方面預計將發揮顯著作用。

在風險關注上,今年出現了兩波系統性風險,其中第二和第三波位於信用領域,涉及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債務問題。

顏湄之進一步表示,存量房貸利率的下調,方向上毋庸置疑,節奏上也將很快落地。在具體執行上,需要因城施策,下調底線上需要設置合理基準,在監管的指導下,有序、公平、合理地推進,避免商業銀行因爲競爭,利用低息搶奪客戶而加劇利率下滑。

同時,預計本次降息可能是近期對銀行息差的最後一輪衝擊,估計明年息差水平在收窄5-10個bp後,最終築底於1.7%左右,後續的反彈將取決於經濟態勢。此外,銀行讓利實體的閉環邏輯尚待檢驗,監管近期也指出銀行應維持合理利潤。

(作者:黃子瀟 編輯:孫超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