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實習記者 石雨昕    每經編輯 廖丹    

8月30日上午,教育部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優質均衡意見》),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的《關於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的意見》(以下簡稱《擴優提質行動》)等有關情況。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田祖蔭介紹,我國基礎教育普及水平總體達到世界中上行列。2022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89.7%,比2012年提高了25.2個百分點;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9.6%,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5%,比2012年提高了3.7個百分點,適齡殘疾兒童入學率超過95%,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1.6%,比2012年提高6.6個百分點。

此外,“雙減”工作取得積極成效。規範民辦義務教育穩步推進、免試就近入學、中小學“公民同招”全面落地,義務教育“擇校熱”明顯降溫。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不斷擴大,“入園難入園貴”問題有效緩解。

實施校長教師有序交流輪崗行動計劃

據悉,《優質均衡意見》明確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主要內容,並設定了兩個目標:一是到2027年,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初步建立,供給總量進一步擴大,供給結構進一步優化,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二是到2035年,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師資隊伍、經費投入、治理體系適應教育強國需要,適齡學生享有公平優質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總體水平步入世界前列。

田祖蔭介紹,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關鍵在於全面保障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當前義務教育面臨着城鄉、區域、校際、羣體的四大差距,要着力完善政策措施,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促進教育公平。

第一是以推進學校建設標準化爲重點,加快縮小區域教育差距。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推動義務教育學校各項辦學條件達到規定標準,創造良好的教學、文化、生活環境。加大對中西部困難地區的支持力度,省級政府要聚焦促進省域內不同地市、縣區之間縮小辦學條件和水平的差距。

第二是以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爲重點,加快縮小縣域內城鄉教育差距。要建立與常住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合理規劃佈局城鄉學校,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以城帶鄉、整體推進,切實解決城鎮擠、鄉村弱問題。推進教育數字化,有效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服務農村邊遠地區提高教育質量。

第三是以推進師資配置均衡化爲重點,加快縮小校際辦學質量差距。實施校長教師有序交流輪崗行動計劃,完善交流輪崗保障與激勵機制,加快推動縣域內校際間師資均衡配置。完善集團化辦學和學區制管理辦法及運行機制,加快實現集團內、學區內校際優質均衡。

第四是以推進教育關愛制度化爲重點,加快縮小羣體教育差距。完善隨遷子女入學保障政策,加強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等教育保障和關愛保護,確保不同羣體適齡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有序擴大優質普通高中招生規模

據悉,《擴優提質行動》明確,到2027年,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特殊教育優質融合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具體措施有八項,分別是學前教育普惠保障、義務教育強校提質、普通高中內涵建設、特殊教育學生關愛、素質教育提升、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數字化戰略、綜合改革攻堅等。

學前教育普惠保障方面,主要解決學前教育保障機制不健全、優質普惠性資源不足問題。田祖蔭介紹,一是首次明確公辦園公用經費標準,提出“各地公辦園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原則上應於2024年達到600元/年·人”。二是要求優化普惠性資源結構,穩步增加公辦學位供給,積極支持民辦園提供普惠性服務。在城鎮新增人口集中地區新建、改擴建一批公辦園。三是加強民辦園收費監管,強化營利性民辦園收費調控,遏制過高收費。

義務教育強校提質方面,主要解決義務教育階段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足、城鄉校際差距大問題。

在普通高中內涵建設方面,主要解決普通高中多樣發展不充分、部分縣中水平不高以及羣衆焦慮的問題。田祖蔭介紹,一是加大投入力度“新建一批”,高起點新建和改擴建一批優質普通高中,增加學位供給。

二是創新辦學機制“幫扶一批”,通過集團化辦學、“組團式”幫扶、部屬高校和省屬高校託管幫扶縣中等方式,擴大優質普通高中教育資源總量。

三是多樣化發展“提升一批”,支持一批基礎較好的地區和學校率先開展特色辦學試點,積極發展綜合高中,推進職普融通。

四是有序增加招生計劃“擴容一批”,深入挖掘現有優質普通高中校舍資源潛力,並結合實際優化招生計劃安排,有序擴大優質普通高中招生規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