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 記者李明會 冉學東 北京報道

週六早上八點半,阿甘就已經到了香港西九龍站。

家住深圳的他,這次來香港的主要目的就是開個香港的銀行賬戶。

去之前,阿甘就做了充分準備。“在小紅書上查了好幾天的攻略和評論,有說簡單的有說難的,所以去之前做了足夠的準備,選好目標分行,避開商業區。”

雖然因爲路線不熟,在路上耽誤了一些時間,但在中國銀行(香港)(下稱“中銀香港”)葵涌道分行排隊一個小時後,阿甘最終成功在中銀香港開戶,還順道辦理了滙豐銀行卡和ZA bank(衆安銀行)虛擬卡。

在被問及此次赴港開戶目的時,阿甘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主要是爲了定期存款理財和境外旅遊消費。

記者注意到,隨着內地存款利率下行,不斷攀升的香港存款利率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視線,像阿甘一樣利用週末時間赴港開戶的人並不少。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和阿甘一樣“DIY”自助,在香港的銀行完成開戶業務辦理。對此,“開戶中介”一職應運而生,專爲內地客戶代理辦理香港地區銀行的開戶業務。記者調查瞭解到,這些代辦開戶業務收費在2000元至5500元不等。

內地居民赴港開戶熱

從深圳出發乘坐高鐵到香港西九龍站,出站後步行十分鐘左右即可到達中銀香港中港城分行,這裏也是許多赴港開戶人的“網紅開戶點”。

8月25日上午9點,銀行還沒正式營業,門前的隊伍已經排起長龍,這也是最近幾個月的常態。隊伍中,有人甚至不到8點就來到銀行門口等待取號。“上一次這個時間,我還能取個前十名的號,今天就已經排到20號了。”一位七點五十分就在中銀香港中港城分行門口排隊的保險代理人如是說。

“以前我們都不用預約的,直接帶客戶上門開戶就好。現在尖沙咀都不能預約了,並且每天的開戶名額也是有限的,只能一大清早去排隊。”香港保險代理人陳一一對《華夏時報》記者坦言,“現在來香港開戶真就是一戶難求。”

不過,她表示,“我們團隊還有一些合作的銀行還是可以辦理開戶的,相對而言比較方便。”

爲避免排長隊,今年剛考上研究生的楊同學在去香港開戶時特意選擇了一家不是很熱門的中銀香港營業廳。不過,他對記者坦言,下午一點半到的他還是在辦理開戶業務時排了半小時的隊。

數據方面也顯示,今年以來,赴港開戶熱潮持續升溫。

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入境香港以及自香港出境的總人次約2068.9萬,較6月份增加近兩成,創全面“通關”以來的新高。

千萬通關人中不乏大量赴港開戶的內地客戶。

中銀香港個人金融及財富管理部副總理劉賽麗就對媒體表示,自香港經濟活動恢復,帶動各地旅客訪港,該行今年首季跨境客戶新開立賬戶數目較去年第四季度增加近1.7倍,內地客戶業務佔比較高。此外,該行今年首季在大灣區的“開戶易”所服務的開戶數目亦較去年第四季上升3倍。

或受此影響,來自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銀行業務收益同比升幅達30.6%,環比增長3.7%。

此前亦有保險代理人對本報記者表示,今年通關以來,受疫情影響而被抑制的赴港境外理財需求得到釋放。而要在香港購買金融產品,就少不了香港的銀行賬戶。有了香港的銀行卡,消費者可以便捷地進行多元貨幣儲存、買港險,也可以進行海外匯款、投資港股美股等。前述楊同學就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他赴港開戶的主要目的是投資美股。

“開戶中介”應運而生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楊同學和阿甘一樣,一次赴港就搞定港銀開戶。不少赴港開卡的客戶因爲對香港的銀行不太熟悉,資料準備不充分,最終沒通過銀行的資質審覈。

在此之下,“開戶中介”一職應運而生,可以幫助客戶代辦港銀開戶業務,涵蓋滙豐、渣打、中銀香港等大行,並承諾當天拿卡。不過,大多數銀行的開戶業務辦理仍需消費者親自赴港,僅一家支持在北上廣深等城市異地開戶。

此外,記者瞭解到,這些代理收費價格並不便宜,有的代理人對於所有銀行的手續費都出價2000元,有的則針對不同銀行、客戶是否赴港等因素,給出不同的收費,低則3000元,高則5500元。

今年以來,內地人民幣存款利率持續走低。來自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監測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銀行網點定期存款各期限平均利率(算數平均值)均環比下跌,其中2年、3年期跌幅較大,分別爲7.8個基點、11.4個基點,而3年期平均利率已跌至3%以下。短期存款方面,目前國內大部分商業銀行的半年定期存款利率都在2%左右。

而在聯繫匯率制度下,香港金融管理局緊跟美聯儲加息腳步,港元、美元存款利率顯著上行。當前,香港不少銀行港元及美元3個月及6個月定期存款的年化利率普遍超過4%,有的銀行還推出年化利率超過7%,甚至是10%的短期高息存款。不過,高息攬儲中也有不少限制條件,有的銀行需要儲戶身份是新客戶,有的則需要儲蓄資金達到一定門檻,消費者需要根據自身條件自行選擇。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張志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