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央行表示,爲提升金融機構外匯資金運用能力,決定自2023年9月1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即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的6%下調至4%。政策公佈後,離岸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盤中從7.28關口快速拉昇,一度升破7.24關口,隨後升幅有所收窄。

央行上次調整外匯存款準備金率是在2022年9月15日,當日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將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8%下調至6%。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貝殼財經表示,2022年以來,外匯存款準備金率下降較快,主要與全球外匯市場波動有關。目前外匯準備金率由2021年底9%的高位降至4%,與2006年水平持平。央行通過調降外匯存款準備金率,釋放外匯流動性有助於平衡外匯市場供求,穩定外匯市場預期。國內外匯準備金率仍有調降空間,同時央行穩匯率的工具也較多。

釋放164億美元左右的流動性,有利於穩定人民幣匯率預期

南華研究院宏觀外匯高級分析師周驥對貝殼財經表示,此舉相當於向市場釋放了更多外匯資金,截至7月末,金融機構外匯存款餘額爲8218.25億美元。此次央行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幅度爲2%,相當於向市場上釋放了164億美元左右的外匯流動性,增強了金融機構提供外匯貸款的能力。

一德期貨外匯分析師車美超對貝殼財經表示,本次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可以釋放銀行體系的外匯流動性,提高金融機構的售匯意願,通過增加外幣供給量來減緩人民幣貶值速率,給人民幣匯率提供政策性支撐。因8月外匯存款餘額還未公佈,暫按照7月末外匯存款餘額8218億美元計算,此次外匯降準約向市場釋放164億美元的外匯流動性。此舉還有利於穩定人民幣匯率預期,調降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外匯貸款,有助於推動外匯貸款利息的下降,更好地服務貿易企業。

周茂華指出,8月以來,受國內宏觀經濟、金融數據不及預期,季節性因素,以及美元反彈等因素,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承壓,在岸人民幣匯率與中間價利差有所擴大,選擇在這個時點調降外匯準備金率,可以合理調節市場外匯流動性,滿足市場需求,更好地穩定市場預期。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貝殼財經表示,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能夠提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外匯資金運用能力,也會直接增加境內美元流動性,緩解人民幣貶值的壓力。本次外匯存款準備金率下調,背景是近期人民幣匯率仍存在一定貶值壓力,需要監管層通過穩匯市政策工具,引導市場預期,避免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範圍之外大起大落。

王青指出,2022年兩次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均對應人民幣貶值壓力較大階段;而在2021年人民幣升值壓力較大階段,央行曾兩次上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事實上,考慮到近期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顯著高於市場匯價,市場對匯市調控工具再度出手已有一定預期。

後期人民幣匯率有望繼續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雙向波動

王青判斷,本次調控政策出手,將對市場預期產生較爲顯著的引導效應,短期內人民幣匯價有望出現明顯反彈;後續人民幣匯率走勢將主要取決於穩增長政策出臺的節奏和力度,以及接下來宏觀經濟走勢。

實際上,日前優化住房信貸政策公佈,夜盤人民幣匯價已得到較大提振。這充分說明,當前決定人民幣匯率走勢的是國內經濟基本面。當前穩匯市政策工具箱豐富,若後續人民幣貶值壓力繼續發酵,監管層還可能動用下調境內企業境外放款的宏觀審慎調節係數、上調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宣佈重新引入人民幣中間價逆週期調控因子乃至進一步加大離岸市場央票發行力度等政策工具實施調控,短期人民幣匯率跌破2022年11月低點的可能性不大。

王青認爲,國內一批穩增長政策正在出臺,三季度宏觀經濟復甦動能有望邊際轉強。從基本面走勢上看,後期人民幣貶值壓力可控。另外年內美聯儲或將停止加息,美元指數上升空間不大,由此帶來的人民幣被動貶值壓力也趨於緩解。後期人民幣匯率存在由弱轉強的潛力,年底前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有望再度進入7以下區間。

周茂華認爲,近期人民幣匯率跟隨宏觀經濟短期波動,市場風險釋放較爲充分。下半年國內經濟有望穩步復甦,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人民幣匯率穩定有穩固的基本面支撐。另外美聯儲加息接近尾聲,市場已有較爲充分的預期,制約美元上行空間。國內外匯儲備維持在3萬億美元上方,央行穩定外匯市場工具較多,均爲人民幣匯率穩定提供支持。從市場運行觀察,人民幣匯率經歷多次內外嚴峻形勢考驗,外匯市場加速成熟;後期人民幣匯率有望繼續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雙向波動,短期繼續看多人民幣匯率走勢。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曉翀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