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財經記者 徐曉春

在光伏處於高景氣週期的情況下,行業上市公司半年報業績亮眼。2成以上的光伏上市公司實現淨利潤的翻倍,固德威表現最爲搶眼,淨利潤增長超12倍,是上半年行業增速最快的公司。

目前光伏行業依然是資金密集型行業,產能擴張以及規模效應的釋放是業績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到目前爲止已經有27家光伏上市公司推動定增計劃,去年全年推出定增計劃的光伏上市公司有19家。並且,光伏的資本熱潮也明顯輻射到了IPO市場,上半年有多家上市公司及電力央企拆分光伏子公司上市,光伏行業資本格局悄然生變。

2成以上公司淨利潤翻倍

2023年上半年,整個光伏行業發展勢頭強勁。根據國家能源局公佈的《2023年上半年光伏發電建設運行情況》顯示,2023年上半年,國內新增光伏併網爲7842萬千瓦(不包括港澳臺地),同比增長154%,基本與去年全年數據持平。

而這種強勢增長的勁頭也在整個產業鏈上傳遞,上半年,全國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產量同比增長均超過65%。受益於此,光伏行業上市公司半年報也不斷刷新漲幅數據。

8月29日盤後,固德威(688390.SH)披露2023年上半年業績,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38.14億元,同比增長162.61%,同時實現歸母淨利潤約爲7.4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56.2%,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也轉爲正的增長。

根據統計數據,目前A股光伏板塊共有上市公司83家,固德威以超過12倍的淨利潤增長幅度,成爲光伏行業上半年淨利潤增長最快的公司。

在光伏行業整體向好的情況下,固德威解釋爲,公司業績的大幅增長是受益於光伏市場的廣闊發展空間,公司逆變器及儲能電池銷量較上一年度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同時,規模效益使用各項成本費用費率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下降。

另外,隨着上游多晶硅料產能的陸續釋放,供給端已經不再是制約光伏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原材料價格的回落有利於提升光伏電站的投資價值,從而進一步推動終端裝機需求的快速增長。

上半年,億晶光電(600537.SH)以1106.64%的淨利潤增長率排名第二。公司在半年報中也提到,原材料價格震盪下跌,硅料價格從200元/KG以上跌至80元/KG以下,使得中下游企業的成本壓力得到緩釋,這也是公司利潤增長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整體上來看,上半年光伏行業83家上市公司中55家歸母淨利潤都實現了增長,佔比超過66%,其中淨利潤增長率超過100%的公司有18家,比例達到21.59%。

事實上,光伏行業整體的增長最主要還是得益於市場需求的擴大,碳中和的熱潮在全球範圍內持續發酵。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發佈報告,2030年全球光伏裝機量將達到5200GW,2050年將達到14000GW,在此目標下,將產生每年450GW的新增裝機需求。而上半年,國內光伏企業境外出口銷售也對業績的增長有推高作用。

在上半年,通威股份(600438.SH)、隆基綠能(601012.SH)和特變電工(600089.SH)依然穩定是光伏行業的絕對龍頭企業,實現歸母淨利潤分別達到132.7億元、91.78億元和74.67億元,與其他光伏企業淨利潤間形成斷層,同時這三家企業也在上半年光伏行業營收規模中排列前四位。

27家光伏企業推855億元定增計劃

在市場需求放量的牽引下,上半年,我國光伏發電完成投資超過1300億元,約佔全部可再生能源完成投資的50%,多家光伏概念上市公司也推動定增來實現產能擴建等項目。

根據統計數據,到目前爲止,在光伏板塊83家上市公司中,有27家公司提出定增計劃,對比2022年全年僅19家公司提出了增發計劃。目前多數已經實施,或是處於通過股東大會決議、證監會審覈的階段,僅少部分爲董事會預案。

從披露的定增方案來看,27家上市公司增發預計募集資金總額約爲855.53億元,其中通威股份和天合光能計劃募資金額超過100億元,分別達到160億元、109億元,合計超過行業總募資金額的31%。

根據通威股份披露的定增預案,公司募集的160億元將計劃投向2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和雲南通威水電硅材高純晶硅綠色能源項目(二期20萬噸/年高純晶硅項目),分別使用募集資金投資94億元和66億元。

截至2023年6月30日,通威股份已經形成高純晶硅年產能超42萬噸,太陽能電池年產能達到90GW,組件年產能55GW。若定增項目完成後,公司高純晶硅產能基本實現翻倍。

同時天合光能的定增主要也是用於光伏產能的擴建,公司計劃將向淮安年產10GW高效太陽能電池項目、天合光能(東臺)年產10GW高效太陽能電池項目和光伏組件項目分別投入32.77億元、32.68億元和10.95億元,剩餘32.6億元用於補流和償還銀行貸款。

天合光能在半年報中表示,預計到2023年底時公司電池片產能可達75GW,其中N型電池片產能預計達到40GW,組件產能可達95GW。

事實上,此前光伏產業鏈的發展一定程度的受到供給端產能的制約,近年整個行業無一例外的加大投資提升產能的擴建速度。截至2022年底,行業龍頭的隆基綠能單晶硅片產能達到133GW,單晶電池產能達到50GW,單晶組件產能達到85GW。

今年上半年,隆基綠能又有公司鄂爾多斯46GW單晶硅棒硅片項目、麗江(三期)年產10GW單晶硅棒項目和越南年產3.35GW單晶電池項目已實現投產,另外還有鄂爾多斯年、西鹹樂葉、泰州樂葉和馬來西亞等地的產能項目繼續推進。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億晶光電曾拋出約13.02億元的定增計劃,其中約7.02億元用於常州年產5GW高效太陽能組件建設項目,剩餘資金用於補流和償還有息借款,但在7月時,公司終止了這項定增計劃。

該項定增原本計劃由大股東勤誠達投資全額認購,但大股東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均被司法標記、凍結、輪候凍結,若後續相應股份被變價處置,可能導致公司控制權變更,自身難保的大股東已經無力來分一杯羹了。

目前根據億晶光電半年報的披露,公司常州年產5GW高效太陽能組件項目完成竣工驗收及全面達產,公司組件產能提升到10GW。同時,公司滁州年產10GW高效N型TOPCon電池項目處於安裝調試及產能爬坡階段,預計四季度全面達產後,公司高效電池產能也將提升至15GW。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行業整體對公司產能擴建需求,截至6月30日時,83家光伏企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約爲54.08%,其中有15家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超過70%,最高的協鑫集成達到79.46%,也因此大多公司在定增時都預計將部分募資用於營運資金的補充或償債。

分拆推動IPO格局生變

光伏行業的熱潮早已經感染到了IPO市場,上半年,艾能聚完成轉板北交所,成爲年內第一家成功上市的光伏企業,時創能源、阿特斯、鑫宏業也在6月登陸A股。

僅僅上市1個多月後,作爲全球光伏組件龍頭阿特斯就與呼和浩特政府等達成投資建設光伏新能源全產業鏈的合作意向。其中包括單晶拉棒、單晶切片、太陽能電池、光伏組件等項目以及相關配套產品項目,一期總投資約18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約130億元。

目前,處於IPO進程的相關企業基本覆蓋了整個光伏產業鏈,涉及硅片、電池、逆變器、輔材、電站等各環節。

其中,華電新能計劃的募集資金達到300億元,大約210億元擬將投入風電、太陽能項目建設,剩餘約90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這也是目前A股新能源行業最大規模等IPO,超過了此前三峽能源227億的募集金額。

爲了趕上光伏週期的熱潮,申報IPO的光伏企業本身也存在諸多問題,包括有公司身背對賭協議,上半年有多家公司主動撤回上市申請。

比如極度依賴單一客戶的原軾新材。公司從事電鍍金剛石線研發、生產及銷售,產品主要應用於光伏晶硅切片。在報告期內,公司持續有超過99%的收入來自TCL中環,同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增長等也主要由於TCL中環的持續擴產,公司與TCL中環之間的合作粘性不斷加強。

在兩輪問詢函都關注到相關問題後,6月13日,原軾新材主動撤回發行上市申請。

另一方面,年內多家民營光伏行業上市公司以及電力央企都在醞釀拆分子公司上市的計劃。前面提到的華新能源即是華電集團旗下新能源業務最終整合的唯一平臺,6月15日,這一光伏行業的巨無霸IPO滬市主板已經過會。

最早在3月時,華潤電力曾公告董事會正籌劃分拆華潤新能源的分拆上市。華潤新能源的業務主要是在中國境內投資、開發、營運和管理風電場與光伏電站。

4月,天合光能也公告稱,結合子公司業務發展以及公司拓寬融資渠道的需求等,計劃將子公司天合智慧進行分拆上市。而被拆分的天合智慧是天合光能旗下專注於分佈式光伏發電市場的主體,拆分後天合光能則主要涉及組件等產品的銷售業務。

到6月時,正泰電器、晶盛機電和中國電建等集中披露分拆子公司上市的計劃。

目前,正泰電器主營業務包括低壓電器和光伏新能源兩大板塊,其中公司本身是中國產銷量最大的低壓電器製造企業,下屬子公司新能源開發業務主要爲集中式光伏電站的開發、建設、運營,所分拆的子公司正泰安能則專注於戶用光伏能源運營服務。

中國電建也在6月公告了分拆預案,擬將所屬子公司電建新能源分拆至滬市主板上市,後者的主營業務包括水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生物發電等再生能源開發。

6月底時,晶盛機電宣佈分拆所屬子公司美晶新材至創業板上市。目前,晶盛機電主要經營活動爲光伏和半導體領域的晶體生長及加工設備、藍寶石材料和碳化硅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分拆的美晶新材的業務則主要是石英坩堝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相對獨立於晶盛機電的其他業務板塊。

事實上,光伏行業屬於資金密集型行業,無論是產能擴建還是日常營運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隨着多家企業或分拆或衝刺IPO,光伏行業資本格局都在發生變化,但近日,政策端收緊,8月27日,證監會表示,根據近期市場情況,階段性收緊IPO節奏,優化再融資監管安排,促進投融資兩端動態平衡,下半年,光伏行業的資本版圖仍將處在動態發展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