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王兆寰 北京報道

9月1日,在北京證券交易所成立兩週年之際,中國證監會對外發布《關於高質量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意見》(下稱“《意見》”)。

《意見》明確,要加快高質量上市公司供給,有效改善新增上市公司結構,優化發行上市制度安排;在堅守北交所市場定位前提下,允許符合條件的優質中小企業首次公開發行並在北交所上市,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深度融合。充分發揮新三板持續監管優勢和規範培育功能,優化新三板掛牌公司申報北交所上市的輔導備案要求,優化連續掛牌滿12個月的執行標準。探索建立新三板優質公司快捷升級至北交所的制度安排。

開源證券北交所研究中心總經理諸海濱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此輪改革聚焦於縮短北交所上市整體流程的時間長度,進一步優化加快北交所公司的上市節奏。

“規模發展攻堅期”

證監會指出,北交所正式運行以來,創新型中小企業快速集聚,市場功能穩步發揮;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是北交所規模發展攻堅期、功能完善關鍵期、層層互動深化期、生態培育鞏固期,爲把握髮展機遇,全面推進北交所高質量發展。

據悉,《意見》提出了北交所發展的主要目標:即爭取經過3到5年的努力,北交所市場規模、效率、功能、活躍度、穩定性等均有顯著提升,契合市場特色定位的差異化制度安排更加完善,市場活力和韌性增強,形成北交所品牌、特色和比較優勢,對新三板的撬動作用日益顯現;北交所與新三板層層遞進、上下聯動、頭部反哺、底層助推的格局初步構建,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效果更加明顯。

同時,再用5到10年時間,將北交所打造成以成熟投資者爲主體、基礎制度完備、品種體系豐富、服務功能充分發揮、市場監管透明高效、具有品牌吸引力和市場影響力的交易所,帶動新三板成爲創新型中小企業蓬勃發展的孵化地、示範地、集聚地。

新三板和北交所資深評論人、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意見》是證監會對北交所長遠發展的綱領性規劃文件,是指導北交所未來改革的總施工圖,傳遞了北交所穩步推進改革的積極信號,體現了證監會對北交所市場的呵護之心,有利於北交所高質量擴容和發展,提振北交所投資者信心、活躍北交所二級市場,方便於北交所隨後根據市場情況成熟一項落地一項,既給足了市場長遠預期,又輔以短期落地實踐,最終實現政策利好的厚積薄發。

縮短上市整體流程

《意見》指出,要有效改善新增上市公司結構。按照質優、量適、步穩的要求,統籌包容性和精準性要求,常態化推進北交所市場高質量擴容,夯實市場良性發展和流動性改善基礎。促進能夠支撐市場深度、體現市場優勢、具有品牌效應的企業上市,使北交所成爲創新型中小企業運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的重要平臺。支持地方政府培育輸送優質上市資源,發揮好對區域協調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同時,堅持把提高公司質量作爲重中之重。聚焦北交所市場特點和深層次問題,制定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專項行動方案,促進公司治理能力、競爭能力、創新能力、抗風險能力、回報能力和信息披露質量持續提升。支持優質公司通過再融資、併購重組提質增效。落實分類監管、科學監管、精準監管理念,健全持續監管、信息披露、稽查執法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特色監管制度。

此外,優化發行上市制度安排。《意見》稱,在堅守北交所市場定位前提下,允許符合條件的優質中小企業首次公開發行並在北交所上市,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深度融合。優化新三板掛牌公司申報北交所上市的輔導備案要求,優化連續掛牌滿12個月的執行標準。探索建立新三板優質公司快捷升級至北交所的制度安排。

開源證券北交所研究中心總經理諸海濱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直言:此輪改革聚焦於縮短北交所上市整體流程的時間長度,進一步優化加快北交所公司的上市節奏。同時,通過縮短新三板掛牌時間,增強北交所對優質企業的吸引力。預計此輪改革能夠吸引更多的規模更大的優質標的,有助於提升北交所上市公司整體的規模體量。

諸海濱分析認爲,《意見》進一步了優化上市流程,提升優質上市公司供給。目前,在北交所上市規則中包含8條必須滿足的要求,4項財務要求滿足任意一條即可。現階段在新三板掛牌滿12個月屬於必須滿足條件。2022年11月,北交所推出直聯機制,即未來企業在新三板掛牌滿一年後1至2個月內,就能實現北交所上市。在這一直聯機制下,優質企業可以實現常態化掛牌滿一年後1至2個月內在北交所上市(即“12+1”“12+2”)。目前,申請直聯機制的企業需要滿足符合定位、主營業務屬於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計劃明確等共計四項要求,要求本身即對申報企業形成篩選機制。

諸海濱表示,在北交所的整體定位上,強化北交所堅持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吸引更多未在新三板掛牌的優質公司,可直接進入到北交所上市申請渠道中,推動專精特新企業的進一步資本化。同時通過此次項改革,推動市場對於北交所定位的進一步認識,明確北交所是培育中小企業的獨立市場,是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環節。

將改善流動性作爲重點

北交所開市以來,日均成交10億元左右,流動性水平符合中小市值股票流動性的通常表現。流動性是交易所的血脈,是市場估值定價的重要因素,爲更好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推進北交所進一步高質量發展,必須有足夠的流動性作支撐。一直以來,市場各方對提高北交所流動性水平也提出一些意見建議。

爲此,《意見》將改善市場流動性作爲重點。一方面,大力推進投資端建設,通過擴大投資者隊伍、優化投資者結構、提升投資者參與度,爲市場引入更多增量資金;另一方面,通過完善交易機制,更好發揮做市商和融資融券等制度功能,提升交易活躍度。

具體看,《意見》指出,要穩步推進市場改革創新,要擴大投資者隊伍。加強精準服務,提高對潛在投資者和已開戶投資者的吸引力。研究論證結構性優化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要求。引導公募基金擴大北交所市場投資,支持相關公募基金產品註冊和創新。允許除創業投資基金之外的私募股權基金通過二級市場增持其上市前已投資的企業在北交所發行的股票。加大力度引入社保基金、保險資金、年金等中長期資金。持續加強投資者教育和服務,切實維護投資者權益。

同時,持續豐富產品體系。高標準建設北交所政府債券市場,支持北交所推進信用債市場建設。推出公開發行可轉債。豐富北交所指數體系,穩步擴大指數化投資。持續開展北交所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上市開放式基金(LOF)、公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資產證券化等產品研究,成熟一個、推出一個。

另外,進一步研究特色交易機制,促進市場保持合理流動性水平。擴大北交所做市商隊伍,允許符合條件的新三板做市商參與北交所做市業務。豐富做市商庫存股來源。健全北交所做市商評價激勵機制。推出盤後固定價格交易機制。推出轉融通和做市借券制度,擴大融資融券標的範圍,豐富市場對沖工具。進一步研究降低交易結算服務收費標準。啓用北交所獨立代碼號段,提高股票辨識度。

《意見》還指出,穩妥有序推進北交所上市公司轉板。優化新三板分層標準,取消進入創新層前置融資要求。開展新三板與區域性股權市場制度型對接,落地公示審覈制度。制定北交所撬動新三板發展的專項方案。促進新三板更好發揮孵化培育功能,切實提升更早、更小、更新優質科技創新型企業的獲得感。全面優化新三板市場監管基礎制度,完善掛牌、調層、上市、摘牌全生命週期監管流程,形成協同一致、銜接有序、成本相適的制度安排,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相關文章